在敘事鏈上必不可少,就不會被砍光 《烈日灼心》從小說改編成電影
盡管有人能從最后一場命懸一線的“天臺戲”里看出幾分港片的味道,但曹保平喜歡科恩兄弟。
責任編輯:李曉婷 袁蕾 實習生 張冉婷 吳碧影
鄧超一直沒想通:楊自道怕被人發現胸前文身,前胸被歹徒砍了一刀后,寧愿自己在家血淋淋地拿針縫也不去醫院。辛小豐一出現,還是把他背到醫院,最終平安無事地出了院——那楊自道真有必要那么“重口”嗎?
盡管有人能從最后一場命懸一線的“天臺戲”里看出幾分港片的味道,但曹保平喜歡科恩兄弟。
“不是簡單的工業化電影,而是有相對形而上的人物內心表達。有暴力,有商業質感,照樣能拍出極致的完成度。內地幾乎還沒有在哪個類型片上做得地道、做得成氣候。”
觀眾還是在大銀幕上看到了鄧超和呂頌賢兩位男演員赤裸上身的激吻。
“我天!我天!”北京朝陽區某影院,一個觀眾抑制不住驚詫——在此之前,中國觀眾從未在商業院線中見過如此直接表現同志情感的鏡頭。
從原著小說《太陽黑子》的改編,到2015年8月27日《烈日灼心》上映,導演曹保平花了四年。改劇本五個月、拍攝三個月、剪輯一年多、審查耗掉了半年,確定了首映日,卻碰上主演之一高虎涉毒,又拖了一年。
在每天產生上億票房的中國電影市場,曹保平活得并不著急。他甚至覺得,如果審查下手狠,《烈日灼心》再等個十年都沒問題。
關于審查,曹保平不愿多談。人們只知道,片中高虎的部分鏡頭被處理、同性戀情節調整、片末死刑注射情節也被迫縮短:“死刑那場戲,本來拍了一個三分多鐘的長鏡頭,把一管子藥全部推進去,鄧超都快虛脫了,表演非常真實,刺激程度太強烈了,最后只能剪掉一些。”
“好在,片子本身并沒有傷筋動骨。”電影上映一周后,曹保平對南方周末記者說,“像同性情節,如果它是你敘事鏈條上必不可少的一環,那審查官也不會說一定要讓你砍干凈。”
并沒有真正發生同性戀
很多人看《烈日灼心》,是沖著鄧超和段奕宏的“基情戲”(即同性戀情節),結果發現搞錯了:“基情”并不存在于鄧超和段奕宏之間,他們是對手,也是搭檔;“基情”甚至也不存在于激吻的鄧超和呂頌賢之間。
《烈日灼心》講的是這樣一個故事:辛小豐(鄧超飾)、楊自道(郭濤飾)、陳比覺(高虎飾)三人是發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