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說】漢學與意識狀態
這兩個理論允許美國學者為了自己的好處,不看歷史的事實與復雜性而歪曲歷史。這種漢學是學術嗎?
責任編輯:朱又可
拉丁文有一個固定的說法描述學術研究工作應該怎么樣。學術必須sine ira et studio,必須沒有憤怒,沒有主觀偏好——這是說明一個學者的情緒不要影響到他客觀的態度。我們的研究工作可能是這樣嗎?是可能的,但是有時很難。因為我們人也有感情,感情是需要的,要不然我們會變成機器人。我們不一定總是可以控制自己的感情。那么,怎么辦呢?如果我們知道我們有的話,可以承認它們,對自己承認,也在別人面前承認。比方說我是基督宗教徒,我學過神學,經??础妒ソ洝?。因此我研究中國思想史的時候,我的出發點有時是一個宗教的問題。所以我的研究工作跟我無神主義的中國同行完全不一樣。為了避免誤解,我經常在會上、在演講時、連上課的時候,告訴大家我思路的背景、要求,特別要求我的學生不要盲目地相信我,相反最好批判地(critically)思考我的觀點。如果沒有毛病的話,他才接受我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