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十年,中國汽車行業的新期待
入秋的廣州依舊悶熱,但某汽車品牌銷售店的資深銷售顧問何俊內心卻感受到一絲涼意。“車確實沒以前好賣了。”何俊唏噓道,“到店顧客少了,成交率也低了。”更讓他心涼的是,在一次聚會上,剛送別了幾個老友。“那天聚會六個人都是以前的同事,后來去了不同品牌。除了我和老周,其余四個都在近幾個月辭職轉行了。”
何俊的遭遇足以說明,汽車行業的“拐點”已至。在經過多年飛速發展后,中國汽車市場已進入“微增長”時代,銷量增幅從兩位數下降至個位數,在近幾個月來更是出現負增長的情況。
車市“微增長”是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的一個體現。中國汽車產業該走向何處,成為每一個汽車人的心中疑問。
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務院于今年5月發布備受關注的《中國制造 2025》。在這份旨在推動中國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的行動綱領中,有十余處提到“汽車”,為中國汽車產業進行轉型升級創造了新機遇。
《中國制造 2025》以提質增效為中心,提出了創新驅動、質量為先、綠色發展、人才為本等方針,實現從大到強的跨越。事實上,汽車產業不乏先行者。比如,廣汽豐田自成立以來一直秉持“質的增長高于量的增長”,其諸多發展思路與《中國制造 2025》的方針不謀而合。
廣汽豐田的“高質量增長之道”,不僅面對車市低迷時有更強的抵御力,在產業轉型升級的機遇期,也具有更大發展潛力。
創新驅動,領銜“智造”
作為《中國制造 2025》汽車部分主要執筆人之一的趙福全指出,中國應該以汽車產業為龍頭推行工業4.0,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帶來的全新變局積極創新。
加強生產環節自動化,實現“智能制造”,是車企創新驅動的重要突破口。
廣汽豐田不僅引進先進的設備推動技術革新,還通過本土化創新將精益生產方式和現地化改善結合,形成一套完善的創新體系。
在焊裝車間,廣汽豐田導入豐田GBL線,采用754臺焊接機器人,自動化程度達58%??傃b車間導入先進的“SPS系統”(精細的零件分揀系統),極大提高生產效率。
在廣汽豐田實施的精益生產方式中,通過人與自動化機器無縫配合,防止不合格品產生和流出的自働化(人字旁的自動化),正是精髓所在。
同時,廣汽豐田還大力推行“創意改善提案制度”,充分激發員工的自主性和創造力。每個員工都可以針對工作中的問題提出改善建議。迄今員工提交的創意提案達96萬件,涉及品質、環境等各個方面。這種全員參與的有效機制,讓創新、持續改善成為企業日常行為,為“智造”提供了堅實保障。
立足品質,實現升級
《中國制造 2025》清醒地提出,堅持把質量作為建設制造強國的生命線。在競爭加劇的情況下,品質的重要性愈發突出。事實上,自成立以來,廣汽豐田一直將品質擺在首要位置。
廣汽豐田的品質管理工作以“自工序完結”為核心思想,貫穿于從商品企劃到銷售的全過程,明確各階段工作的保證事項和責任人,徹底執行標準作業以確保品質。
不懈努力讓廣汽豐田屢獲佳績。2014年J. D. Power中國新車質量研究(IQS)報告中,廣汽豐田排名合資品牌第一,漢蘭達和逸致分別摘下各自細分市場的桂冠。放眼整個汽車業都堪稱嚴苛的豐田全球品質監察中,廣汽豐田生產線在2012~2014年連續三年先后獲得最高級別評價,說明其品質在豐田全球體系中都是拔尖的。
布局綠色,邁向未來
《中國制造 2025》不僅將“節能與新能源汽車”作為汽車工業重點發展方向,還大力倡導發展循環經濟,構建綠色制造體系
在綠色發展方面,廣汽豐田布局已久。早在五年前便推出混動車型凱美瑞?雙擎,今年內將推出雷凌·雙擎。符合世界嚴苛尾氣標準的雙擎技術是汽車節能的代表技術。
除了大力布局“綠色產品”外,廣汽豐田還著重車企與環境的和諧發展,將綠色經營理念貫穿于生產、銷售、零部件供應每個環節,構筑起一條全渠道綠色產業鏈。
如今,廣汽豐田工廠的廢水處理、噪音控制、廢氣處理等方面均達到業內領先水平。
育才強企,跨越發展
在從“制造”向“智造”轉變的過程中,人才無疑是最大挑戰。廣汽豐田在不斷提升自動化水平的同時,還秉承“造車育人”的理念,打造全方位的人才培養體系。
廣汽豐田不但斥巨資建立人才培養中心,還分批次將骨干派往日本及國內各地研修。在日常工作中,廣汽豐田將上司對部下、前輩對后輩的指導視為培養的根本,實施傳、幫、帶式的培養機制。
通過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廣汽豐田培育出一大批優秀的本土人才,也是能更好適應“智能制造”的高素質人才。
通過在品質、環保、人才多方面的戰略布局,讓廣汽豐田成就了一條“高質量增長之道”,即便是在“微增長”時代,也實現逆勢增長,成為中國車市上一抹亮色。今年1-8月廣汽豐田以267,697輛的銷量超額完成計劃,同比增長25.8%。近三個月,終端銷量同比均保持30%以上的強勁增長。
更重要的是,在“中國制造 2025”的時代浪潮中,深諳“高質量增長之道”的廣汽豐田,也將成汽車行業從“制造”向“智造”升級的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