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默克爾會為一個小鎮工廠揭牌?

2015年8月26日,德國總理默克爾到訪德國東部的格拉蘇蒂鎮,為制表企業朗格公司的新表廠主持揭幕儀式。
為什么一國總理會跑到邊陲小鎮為一個僅有600多員工的企業新廠房主持揭幕?這里隱藏著德國經濟的秘密。

責任編輯:小來

2015年8月26日,德國總理默克爾到訪德國東部的格拉蘇蒂鎮,為制表企業朗格公司的新表廠主持揭幕儀式。

為什么一國總理會跑到邊陲小鎮為一個僅有600多員工的企業新廠房主持揭幕?這里隱藏著德國經濟的秘密。

圖:朗格位于格拉蘇蒂鎮的全新表廠,由德國總理默克爾主持揭幕

德國學者赫爾曼•西蒙在《隱形冠軍》這本書中,通過大量數據和事實證明德國經濟的真正基石不是奔馳、西門子那些聲名顯赫的大企業,而是一些在各自所在的細分市場默默耕耘并且成為全球行業領袖的中小企業。它們在各自的領域地位無可撼動,有的甚至占據了全球95%的市場份額。

默克爾為之揭幕新廠房的朗格正是這樣一家企業。在頂級腕表領域,朗格是德國的領頭羊,也是德國制表業的奠基者。他的誕生和成長既帶動了格拉蘇蒂小鎮經濟的發展,更推動了德國手表這一細分行業在世界格局中的興起,使得德國手表能和瑞士手表分庭抗禮。朗格的企業興衰史,正是德國經濟興衰的縮影。

 

第一次起死回生

德國統一,成為世界第二大工業國

 

故事要從1844年說起。這個時候,德國還沒有統一,境內有超過20個邦國,經濟規模還遠遠落后于英法等傳統歐洲強國。

格拉蘇蒂鎮此時還屬于薩克森王國。在此之前,格拉蘇蒂鎮的支柱產業是采礦業,附近厄爾士山脈中的銀、銅、鉛、鐵礦石成為了上帝給格拉蘇蒂人的賜福。但到了1831年,經過300多年的開采,小鎮賴以生存的銀礦終于枯竭。1842年和1843年,高溫和干旱襲擊了僅剩的一點農業,饑荒爆發,街上行乞的人一天比一天多,格拉蘇蒂鎮的經濟開始步入困境。為了救災,政府接受任何有建設性的建議。

這時候,一個29歲的男人挺身而出,他是費爾迪南多•阿道夫•朗格。1844年5月,這位德累斯頓表匠,在法國、英國和瑞士各大制表中心游歷之后,致函薩克森王國內政部,希望在格拉蘇蒂鎮建立現代表廠,繼而在此建立一個產業,“讓數千人能維持生計,振興本土經濟。”

圖:費爾迪南多•阿道夫•朗格

1845年12月7日,由“一名油漆小工、十二名稻草編織者、四名家傭、一名農場工人、一名采石工人和一名葡萄園丁”組成的第一代朗格制表廠成立,朗格開始了一番事業。1848年,朗格同時開始擔任格拉蘇蒂鎮鎮長。在18年任職鎮長期間,他提升了鎮內不少基礎建設,而制作珠寶、螺絲、齒輪、發條盒、擺輪和指針的小型專業工坊亦相繼出現。在他的鼓勵下,與鐘表相關的各專業均漸漸做出成績,這些業務大多由朗格的學徒和員工成立,創造出數百個收入穩定和報酬優厚的職位,也令窮困的格拉蘇蒂鎮逐漸富裕起來。

圖:設于格拉蘇蒂鎮的首家朗格表廠

1871年,德國統一,原邦國之間的關卡雜稅一筆勾銷,德國經濟得以飛速發展,很快超過了法國和英國,躍為世界第二工業大國。1875年,朗格品牌的第二代繼承人加入了德國經濟騰飛的洪流,使朗格真正成為了享譽歐洲的德系名表,而格拉蘇蒂鎮也成了能與瑞士鐘表業分庭抗禮的重鎮。

因為朗格,格拉蘇蒂鎮起死回生,而德國在制表業也建立了傲視群雄的地位,成為瑞士之后第二大制表國家。

 

第二次起死回生

柏林墻倒塌,朗格復興德國制表業

 

二戰后德國經濟迎來第二次騰飛,不過這里指的是西德。格拉蘇蒂鎮位于東德,朗格公司并沒有能夠參與到這次騰飛,而是和格拉蘇蒂鎮以及德國制表業一起迎來一場“滅頂之災”。

這一切都是源于二戰后德國的分裂。

1948年,費爾迪南多•阿道夫•朗格的曾孫,瓦爾特•朗格當時在朗格公司擔任一名制表師。一天,公司里來了一位政府官員、兩位工會代表,他們宣布,公司收歸國有,瓦爾特•朗格被強制征去鈾礦場服役。無奈之下,他連夜逃到了西德,此后42年,朗格公司在德國東部消失了,也在制表界消失了。

此后,東德開展社會主義改造,以朗格為首的格拉蘇蒂鎮鐘表業統一整合為“格拉蘇蒂手表總廠”。這個國營制表廠一直只生產石英腕表,但在市場經濟下,這些產品毫無競爭力,裁員浪潮一個接一個。如同整個東德經濟一樣,格拉蘇蒂鎮再次走向蕭條,德國制表業也失去了舊日的輝煌。

曙光在柏林墻倒塌后終于到來。

1990年,德國再次統一,瓦爾特•朗格回到格拉蘇蒂鎮,這時他已經66歲,早已過了退休的年齡,但使命感驅使著他重建朗格,振興格拉蘇蒂鎮。

2014年,90歲的瓦爾特•朗格回憶:“對我而言,這個姓氏代表著一種責任,但是責任不在于姓氏本身,而是源自我們家族的傳統、公司、格拉蘇蒂鎮及再次安居樂業的居民。柏林墻倒下后,我最關心的不是重振朗格品牌之名,而是希望為格拉蘇蒂鎮居民的全新未來做出貢獻,為他們提供工作機會”。

圖:1991年,朗格大樓在翻新前一片蕭條,首批女制表師在艱苦的條件下制作腕表。由于這座曾經出產過Strasser& Rhode精密擺鐘的歷史建筑并沒有留下任何建筑平面圖,設計師需要親自用尺量度房間尺寸。

 

歸來后,朗格不得不再次面對殘酷的現實。當時的格拉蘇蒂鎮欠缺工作設備,一切都必須從頭做起。最初這里也沒有供暖系統。在冬天,員工要從家中帶來石蠟加熱器取暖,但舊有的電路系統不時還因電量過重導致保險絲燒掉。

盡管在創業階段困難重重,新員工優秀的專業精神和深厚的知識基礎很快便發揮了作用。4年后,朗格終于迎來決定性的一天:1994年10月24日,這一天,首批四款腕表LANGE 1、SAXONIA、ARKADE和TOURBILLON “Pour le Mérite”要面對專業記者和特許經營商的嚴格檢驗。最終,123枚腕表在幾分鐘內銷售一空,最后三枚更要抽簽決定。

圖:相隔五年的兩張照片:前者攝于1989年11月9日,人群在勃蘭登堡門(Brandenburg Gate)前的柏林墻上,慶祝城門重開;后者攝于1994年10月24日,朗格在德累斯頓皇宮內推出薩克森高級制表新時代的首個腕表系列。

 

“朗格回來了”,這些手工制作的朗格腕表瞬即讓收藏家和愛好者贊不絕口、聲譽遠播。當年寥寥數人的團隊,至今已發展成一家跨國公司,業務遍布62個國家。

瓦爾特?朗格振興格拉蘇蒂鎮的目標也實現了。朗格并不是格拉蘇蒂鎮唯一的表廠,小鎮已再次成為德國制表中心,超過1300人在此找到工作,令這個地區繁榮興盛。就如格拉蘇蒂鎮第一次復興的那個年代,朗格就是這里的推動力。

 

新的篇章

朗格新表廠建立,延續社會良知

 

2015年是德國統一的第26年,同時也是朗格歸來的第26年。這26年間,朗格不僅振興了格拉蘇蒂鎮,還有德國制表業,德國手表終于再次和瑞士手表分庭抗禮。德國權威雜志《經濟周刊》每兩年公布一次德國頂級品牌排行榜,朗格在2007年、2009年、2011年和2013年,連續四次榮登榜首。

然而,朗格絕不止步于此。它不會忘記費爾迪南多•阿道夫•朗格在第一次復興格拉蘇蒂小鎮時賦予它的社會良知。

近年來,德國努力改善就業環境,為更多的婦女和較年長者提供培訓與就業機會,并且不斷完善法律框架,為新移民提供更有尊嚴的生活與職業。朗格也承擔起這樣的責任。它雇用了很大比例的女性和來自不同國家的員工,且設有制表培訓學院,讓超過100名才華橫溢的制表師,在此成功完成職業培訓。這是德國精神的體現:不論本身國籍、年紀、性別,有能力的人士都可以為社會貢獻。

面對全球氣候問題日益突出,朗格也作出了回應。它的全新廠房是一棟零二氧化碳排放的建筑,裝有薩克森州最大的地熱發電設施,當中配備55個深達125米的地下換熱器,以保持室內溫度四季宜人;并通過生態電力來驅動熱泵,可為新大樓提供碳中和能源,對保護當地氣候作出了重大貢獻。

圖:朗格新工廠開幕慶典上,從左至右為德國總理默克爾,當代朗格創始人瓦爾特•朗格以及朗格全球CEO威廉•施密德

在新工廠的揭幕儀式上,默克爾對91歲的瓦爾特•朗格說:“朗格的復興來之不易……德國東部地區能夠擁有創新、靈活與現代的面貌,正是基于朗格這樣的成功故事。”

 

網絡編輯:小來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