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被難民填滿
早在2011年利比亞戰事吃緊的時候,卡扎菲就警告:一旦他被推翻,就沒人阻止非法移民“入侵”歐洲?!暗刂泻⒈换靵y填滿?!?/blockquote>責任編輯:聶寒非
當地時間2015年9月13日,承載敘利亞和阿富汗難民的一橡皮艇在靠近希臘萊斯沃斯島100米遠處泄氣,當地民眾和志愿者對難民進行了援助。
隨著敘利亞內戰的惡化,希臘上升為難民入境人數最多的歐洲國家。據國際移民組織統計,截止到2015年9月10日,今年從地中海地區進入歐洲的難民已超40萬。而去年全年難民入境總人數是21萬。
最先預言這一波歐洲難民危機的,竟然是中東狂人卡扎菲。早在2011年利比亞戰事吃緊的時候,他就警告,一旦他被推翻,就沒人阻止非法移民“入侵”歐洲。
“地中海將被混亂填滿。”卡扎菲說。
據國際移民組織統計,截止到2015年9月10日,今年從地中海地區進入歐洲的難民已超40萬。希臘是難民入境人數最多的歐洲國家。
早在2011年利比亞戰事吃緊的時候,卡扎菲就警告:一旦他被推翻,就沒人阻止非法移民“入侵”歐洲。“地中海將被混亂填滿。”
爭吵歸爭吵,歐盟最后還是拿出了解決難民危機的方案,其中包括分攤難民接納額度、向難民來源地提供幫助等。
55歲的敘利亞商人阿拉里用來抵御正午直射的太陽的,僅是一條黃色毛巾。他所站的位置,距離用來標志邊界的鐵絲網不過五六米,但在他前面,手拿盾牌、荷槍實彈的馬其頓士兵,將他和其余亞非難民一起,暫時壓在希臘這一側。
咫尺天涯,在人為的障礙面前,顯得具體而形象。
“在海里我們一度面臨死亡”
船開始進水,難民們驚慌地往海里扔攜帶的衣物、包裹等,延緩沉沒時間。一個帶著手機的難民打電話向希臘海岸警衛隊求救,后者開了兩條船及時趕到,他們才幸免于難。
這里是希臘北部邊境小鎮艾杜邁尼郊外的田野,盛夏三十四五攝氏度的陽光如同毒辣的蟲子叮咬在皮膚上。極目望去,樹木稀少,草禾干枯,只有一條鐵軌顯出僵硬的動感,向西北方向延伸。盡管順著鐵軌,肉眼所及,只是一片枯黃中蒸騰的熱浪,但卻是難民們涌向這里的原因。鐵路從位于南歐的雅典,貫穿巴爾干半島,直達中歐,是難民們逃亡的地標。從中歐出境,才是難民們的目的地:西歐與北歐。
跟其他躲避鏡頭的難民不同,阿拉里總是對著鏡頭露出愉快、友善的微笑,并主動跟記者打手勢交談。他身邊一位年輕難民自愿當翻譯。因此,當他自豪地說他有20個子女、5個妻子時,周圍的人,包括執勤的馬其頓士兵,全都笑了起來。跟在他身邊的第四位妻子頭頂包裹,也開心地跟著大家一起發笑。
實際上,這位55歲難民的故事毫無笑點,相反驚心動魄。“我們是上一個大齋月期間逃到土耳其的。”阿拉里開始敘述。家住敘利亞阿勒頗,擅長貿易的阿拉里算是當地一個富翁,擁有多處家產。一年多前,敘利亞政府軍進駐阿勒頗,把他的房子悉數占為兵營,他試圖講理,反遭拳腳。他討要無門,有家難回,不得不逃往北部,期待有一天能夠收回自己的資產。不料“伊斯蘭國”的人又來了。自身是庫爾德人的阿拉里一家處于極度危險中,他們遂在7月份逃往土耳其。
盡管阿拉里有錢,在土耳其的生活還是非常艱難。事實上,阿拉里談話里提到的“庫爾德斯坦”——意為“庫爾德人的土地”——本是奧斯曼帝國的一個省,奧斯曼帝國承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后讓庫爾德人與其他民族一起獨立。但在《洛桑條約》中,庫爾德人的利益被出賣,大部分地區仍由奧斯曼帝國的繼承者土耳其共和國統治,而其他地區則被后來的伊朗、敘利亞及伊拉克瓜分,形成今天的局面。
阿拉里的大家庭在逃亡中天各一方:有兩個兒子帶著各自的家庭逃往黎巴嫩;有兩個女兒跟隨各自的丈夫去了伊拉克境內的“庫爾德斯坦”;一個兒子在土耳其失聯,另一個兒子去了非洲……5天前,他們從伊茲米爾按每個成人1200美元、孩子600美元的價格,付給蛇頭偷渡費,給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