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紀嚴于國法,怎么一個嚴法?” “中國共產黨與世界對話會”親歷記
王岐山說話時,把握的火候非常精準,口氣也到位,說一句頓一句,完全脫稿,且觀點非常清楚。
責任編輯:李梁 助理編輯 溫翠玲
“要建立大家都能聽懂的話語體系,把語言表達清楚。中國的文學性的、含混性的說法,也要與西方語言表述方式互相借鑒學習。”
9月8日至10日,“2015中國共產黨與世界對話會”在北京召開。自2014年9月首屆對話會舉行后,今年是第二屆。本屆對話會由當代世界研究中心和中央紀委國際合作局聯合主辦,主題為“從嚴治黨:執政黨的使命”,共有八十余名中外代表參加。會議期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紀委書記王岐山會見了與會外方代表。
中國共產黨到底是如何與世界對話的?國外專家學者如何和中紀委官員討論“從嚴治黨”?南方周末記者采訪了參會代表之一——美國杜克大學教授、歐洲科學院院士劉康,希望借助他的親身經歷,觀察中共與世界對話的態度和方式。
歐美人說話是分析的,描述的,比較的;中國人的說法則是修辭性的,四六駢文,愛用排比句。
王岐山說話時,把握的火候非常精準,口氣也到位,說一句頓一句,完全脫稿,且觀點非常清楚。
參會人員相對固定
今年這個活動跟去年差不多,程序都按照慣例走。我是在三四個月之前接到的活動通知。由于我是美國杜克大學的教授,又是美國籍,所以這次我是以外國專家身份參加的。對話類似于座談會,中外代表每個人說7到10分鐘。我負責一個分組討論之后的總結。
對話會參會人員相對固定,有很多人去年我都見過。比如在王岐山見面會上提問的馬丁·雅克,去年他也是提問者之一。馬丁·雅克是一位英國學者,著有《當中國統治世界:中國的崛起和西方世界的衰落》,曾發表過題為《中國將如何改變世界》的演講。還有英國人克里·布朗也常來,克里·布朗以前當外交官,后來到澳大利亞,現為悉尼大學中國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另外,荷蘭萊頓大學教授彭軻也兩年都來了。
還有去年訪問中紀委的“西班牙歐盟對話中國”項目負責人蘇傲古,以及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研究中國問題的教授費立民,今年也來了。
中國國內代表包括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王義桅,復旦大學特聘教授、中國發展模式研究中心主任張維為,香港中文大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b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