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覺得來得太晚了” 臺灣制作人在大陸十年
十多年前初到大陸,李方儒想:“旁邊要是有個臺灣來的制片多好,能幫我做很多事情?!苯鼉扇?,李方儒回臺灣開了節目,又開始感嘆:“旁邊如果有兩個大陸來的人有多好?!眱蓚€市場,十年間互換了位置。
責任編輯:朱曉佳 李曉婷 實習生 吳碧影 張冉婷
《我知道》的選手王威,從小身患癌癥,痊愈后成了一名護士。“抗戰勝利70周年大閱兵”,她被邀請到現場觀看。和過去的綜藝節目不同,臺灣制片人在大陸制作的節目,更注重挖掘普通人的故事。
“現在比的是誰錢多。這根本就不叫制作人,只能叫引進人。引進了模式,然后拼明星。”
十多年前初到大陸,李方儒想:“旁邊要是有個臺灣來的制片多好,能幫我做很多事情。”
近兩三年,李方儒回臺灣開了節目,又開始感嘆:“旁邊如果有兩個大陸來的人有多好。”
兩個市場,十年間互換了位置。
“大陸學港臺,港臺學日韓,日韓學歐美。”大陸綜藝圈曾經流傳這么一句話。聽來粗暴,卻道出了當年的部分事實。
臺灣制作人是在20世紀的最后幾年進入大陸的,他們的手藝,最早呈現在當年的《快樂大本營》《超級大贏家》里。那之前,大陸觀眾對綜藝節目的理解,大抵就是《正大綜藝》里的“看世界”,以及“春晚”里一本正經的歌舞相聲表演。大陸人當然也不知道,臺灣人在節目里用到的許多花哨手法,許多都學自日本。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至少從《超級女聲》時代開始,大陸電視人就不再那么依賴臺灣人了。2010年的《中國達人秀》,更是在大陸電視圈掀起了直接和歐美做生意的風潮?!吨袊寐曇簟钒堰@股風潮推向了最高點。這檔一眼望上去就“高大上”的節目背后,是漂洋過海的歐美技術指導、長達數百頁的“制作圣經”和一整套流水線式的工藝流程。
但終究是亞洲人更了解亞洲人。韓國版權的《爸爸去哪兒》《奔跑吧,兄弟》《極限挑戰》,把中國明星從室內拖到了戶外,韓國的金牌制作人們,也隨之輾轉中韓兩地。
一轉眼,臺灣制作人成了被“邊緣化”的一群人。鼎盛時期,“漂”在大陸的臺灣制作人多達2000人,如今,只剩下20人左右。
旁邊有兩個大陸來的多好
如果要追溯臺灣綜藝節目何時開始走下坡路,臺灣電視人王壯瑞的答案是1999年。那一年,是他進入演藝圈的第十年。這十年,也正是臺灣綜藝的黃金十年。
十年里,王壯瑞參與制作過30分鐘的綜藝短劇《女丑劇場》;也策劃過張菲與弟弟費玉清主持的綜藝節目《龍兄虎弟》。后者在1990年代風靡一時,“名人名曲模仿大賽”“臺灣歌謠時間”“超世紀模仿秀”等單元,都被奉為經典。
廣告費是一檔節目火紅程度的直接指標?!洱埿只⒌堋纷钶x煌的時候,曾有廣告商開出過“以一搭十四”的價碼——那時,臺灣綜藝節目有一個官方審定的固定價格,大概每15秒廣告15萬臺幣。電視臺有一套“搭售”策略:廣告商要想在收視好的節目里插播廣告,必須同時購買其他普通時段的廣告,好的節目一般能做到“以一搭七”——《龍兄虎弟》翻了一倍。此外,節目中放一支MV的價錢:30秒,20萬臺幣。
1999年,“9·21”地震發生。這場大災難影響了臺灣社會的方方面面。
當時,王壯瑞所在的三立電視臺舉辦了一場大型募捐晚會,后來一共募集資金70億臺幣。但這筆資金,實際上是電視臺第四季度的廣告預算,相當于廣告主把原本給電視臺的廣告預算全部轉撥給了災區。
電視臺只能縮減預算。原本120分鐘的黃金時段綜藝節目,預算200萬臺幣,賑災后變成100萬。制作人也想盡辦法簡化節目。原本一檔節目有唱歌、跳舞、游戲、短劇四種形態,減為兩種。到1999年底,節目的預算再縮水為60萬臺幣。制片人想盡千方百計做節目,而對于電視臺來說,既然60萬也能做,干嘛還給你200萬?
&ldqu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