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記】當我站在天津港爆炸區的大水坑前,我在想什么

在人們的記憶中,天津港爆炸留下的損傷,除了逝去的魂靈,還有那一片大水坑。

這是核心區現場留下的水坑(9月11日攝)。 (新華社記者 岳月偉/圖)

在人們的記憶中,天津港爆炸留下的損傷,除了逝去的魂靈,還有那一片大水坑。

“知道”(nz_zhidao)穿著防化服進入天津港爆炸區是一種什么樣的體驗。

天津港爆炸已經過去一個多月了。

在人們的記憶中,天津港爆炸留下的損傷,除了逝去的魂靈,還有那一片大水坑。我距離大水坑最近的時刻是8月28日下午六點半。在那之后三天,它的周圍挖出了28口地下水監測井,這些直徑約在20厘米的小井分別直達6米、12米、18米和30米處的地下水,記錄著?;繁ê蟮倪z毒。

8月27日-9月2日,我奔跑于爆炸區方圓5公里的各個關鍵節點,觀察爆炸后的環境治理。9月10日,南方周末頭版刊出了報道《修復天津港》。

如果有足夠的時間,我會以大水坑的28口地下水監測井作為開頭??尚侣劕F場總是太慌亂,在環境應急如此官方和專業的事件中,只有接觸核心人物才能掌握最新的情況,這是第一難點;而當我們獲得權威信息后,如何消化并通俗易懂的寫出來,是第二難點。

爆炸聲響起之后,媒體都干了什么

幾個參與天津港爆炸報道的記者跟我分享了感受。中青報的記者王林說,新聞的當下性和長久的關注是一個矛盾。爆炸聲響起后,國內外媒體紛紛涌向天津,臨時建立的記者微信群迅速達到了500人?,F在群名已被改為“新聞現場互動群”,群內討論不再局限于天津。但此類災難性的事件的深遠的影響,例如居民的生活、心理、環境修復都需要長期關注。

我對爆炸后的關鍵報道進行了簡單的總結,或有疏漏。

(南方周末記者 汪韜/圖)

按照時間順序,報道可分為兩輪,第一輪為爆炸后的第一周,報道形式上,紙質媒體和新媒體都“蠻拼的”。新京報連續六天將天津港爆炸置于頭版,澎湃新聞的新聞軸長達150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