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擁有這些冷知識,拿來有什么用?” 網絡知識大神在《我知道》的相愛相殺
我們擁有這些冷知識,拿來有什么用?
責任編輯:李曉婷 袁蕾 實習生 張冉婷 吳碧影
一年中大多數時間,沈宇每天都要在床上讀兩三個小時書,“300頁以下、二三十萬字的,應該看得完。”
豆瓣大神沈宇,標記已讀的書籍超過5000種;詩詞達人高曉東,在知乎上回答了幾百道詩詞專業問題;曲瑋瑋在知乎上僅回答了27個問題,粉絲數量接近1.5萬,她回答最著名的一題是“在中國做女人是怎樣一種體驗”。
但他們有共同的疑惑:我們擁有這些冷知識,拿來有什么用?
豆瓣大神張媛媛發現,到了《我知道》,“好像一切都是洶涌澎湃、雜亂無序,但實際上這種無序里面是蘊含了有序,蘊含了道義。”
《我知道》眾多選手中,沈宇在舞臺上被柳巖評價為“蔫”,隨時要哭的樣子。一旦開始比賽,他卻能順口答出大理寺卿、《吾國與吾民》、《理智與情感》,節目導師郭敬明感嘆自己這位愛將“高人不露相,知識面非常非常廣”。
沈宇就是豆瓣上的藤原琉璃君,這個網絡ID遠比他本人知名。進入豆瓣10年來,藤原琉璃君標記的讀書量常年位居全網前五名,因此沈宇參加《我知道》的名號是“讀書破萬卷”。事實上,在豆瓣上,沈宇標記已讀的書籍超過5000種。
許多像沈宇這樣的網絡知識大神在第二季《我知道》捉對廝殺。這些網絡知名ID大多是首次在電視真人秀中亮出本尊,令豆瓣、知乎、果殼、貼吧的擁躉們歡呼不已——在此之前,這些知識類網站早就互相較勁。網上曾流傳過這些網站的鄙視鏈(“玩××的看不起玩××的”),版本多種多樣,各方網友都當仁不讓地把自己的網站高居鄙視鏈頂端。在他們眼中,《我知道》的賽場是“大神”們一決高下的地方。
然而,大神們卻相見恨晚。在選手微信群里,《我知道》選手、知乎用戶“懶人發電廠001號廠長”熊秋悅“鞠躬盡瘁地給小伙伴們配CP”。
節目錄制之余,大家還在微信群舉辦高仿版《我知道》,全員玩起了Cosplay:出題的選手把答案發給一位選手扮演的主考官“艾誠”,參賽選手通過搖骰子決定答題順序,觀戰的人則扮演王剛、郭敬明和柳巖,接受選手求助并點評。
“遇到爭議時,‘艾誠’會呼叫:導演導演,這個地方要怎么處理?還會有人說,南周南周,你們的機器停一下;現場工作人員補下妝。我們這幫人還是蠻有怪咖那種勁的。”熊秋悅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讀書就是“入坑”
沈宇被眾多“大神”公推知識面最廣的。初賽中,他擊敗綽號“查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b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