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把脈】丑陋行為和負面偏向

柏楊沾了負面語言的光。

責任編輯:蔡軍劍 實習生 湯欣

柏楊沾了負面語言的光。

讀到兩則“丑陋行為”的報道,一則是南京明孝陵六百多年歷史的石象遭破壞,象鼻上被刻名涂鴉;另一則是“13萬中國游客‘攻陷’泰國清邁大學,被指隨處大小便”。不禁想起柏楊先生的《丑陋的中國人》(1985),2015年恰逢此書出版30周年。當年柏楊所列國人的丑陋之處,臟、亂、吵、窩里斗、不認錯、自我膨脹、有鞭子是順民沒鞭子是暴民,今天在許多中國人身上依然如故。30年后重提柏楊對丑陋中國人的鞭撻,有人會認為,這太負面,甚至是自虐。但是,正如丘吉爾所說,“批評讓人不痛快,但卻是必需的。批評就像是人身體上的疼痛,它引人關注不健康的狀態”。對個人和群體,負面的批評都有其不可代替的價值。

痛陳中國人種種負面惡習,《丑陋的中國人》也許最為有名,但絕不是獨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