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看《女狙擊手》,摸“雷劇”病灶
沒有厚重的人文之“神”為基,無法達到反思人性與戰爭的高度。
責任編輯:蔡軍劍 實習生 湯欣
沒有厚重的人文之“神”為基,無法達到反思人性與戰爭的高度。
近觀2015戰爭大片《女狙擊手》,久違的敬意油然而生。本片由俄羅斯與烏克蘭聯合拍攝,我感覺俄羅斯民族真是一個心智豐富、善于反思的民族。在歷經精神動蕩和情感漂泊后,重振山河的俄羅斯電影依然挺立世界第一軍團。若以《女狙擊手》為參照,中國“抗戰神劇”病灶就顯得更為醒目了。
首先是精雕細刻的逼真“形似”反襯出“抗戰雷劇”的變異“失形”?!杜褤羰帧妨钊擞∠笊羁痰氖?,既大氣磅礴又巨筆微雕的藝術風格。片中除了演員精準到位的表演,還有化妝、燈光、道具等綜合手段出神入化的運用,反映出俄羅斯整體電影工業水準的專業化、精細化。全片沒有好萊塢的炫技,但該片大到千軍萬馬的激烈戰斗場面,小到映襯人物的一處戰地黃花,無論是色調的冷暖轉換,還是燈光的明暗對比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