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病”造就天才?
柏拉圖曾經說過,沒有某種瘋癲,就成不了詩人。亞里士多德也說過,在他們躁狂癥發作的時候,就是優秀的出色的詩人,而此病一旦治好,就再也寫不出詩句了。
資料圖:32歲的哈佛華人教授尹希。
在政治家中占17%的人有明顯的精神病癥狀,如希特勒、林肯;科學家中占18%,如安培、哥白尼、法拉第;思想家中占26%,如羅素、盧梭、叔本華;畫家中占37%,如梵高、畢加索;小說家和詩人中占的比例最大竟達46%,如勞倫斯、普魯斯特、??思{。
“知道”(nz_zhidao)為你揭密“精神病與天才”兩者的神秘關系。
近日,一位被稱為“史上最年輕的”哈佛華人教授尹希闖進了公眾的視野。13歲時,他考進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成為該校最小的一名學生。將近20年之后,年僅32歲的他于今年9月晉升為哈佛大學物理系教授。
“超級學霸”、“天才神童”一連串的贊美蜂擁而至。在人們的既定印象里,天才似乎就是一群智商極高、接受良好教育、做事完美的人,但你或許不知道,頂著“天才”光環的他們背后卻承受著難以想象的痛苦,甚至疾病。
如在電影《美麗心靈》中,故事主人公患有精神分裂癥,卻在博弈論和微分幾何學領域潛心研究,最終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而這部電影是由真實故事改編的,主人公的原型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數學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