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軌上的中國】開往歐洲的列車

在“一帶一路”和“新絲綢之路”政策的推動下, 國內的中歐貨運班列2011年自重慶首開后,陸續有十余個城市跟進,以“條條大路通羅馬”的氣勢駛向歐洲。冒險家們紛紛沖破國界與體制,期待一趟淘金之旅。

責任編輯:馮禹丁 助理編輯 溫翠玲

2014年11月18日,浙江省義烏市,首趟“義新歐”(義烏—馬德里)鐵路班列,從中國義烏國際商貿城鐵路貨運站始發,運載82個標箱出口小商品,奔向13052公里之遙的西班牙馬德里市。 (CFP/圖)

在“一帶一路”和“新絲綢之路”政策的推動下, 國內的中歐貨運班列2011年自重慶首開后,陸續有十余個城市跟進,以“條條大路通羅馬”的氣勢駛向歐洲。冒險家們紛紛沖破國界與體制,期待一趟淘金之旅。

為了運營一條13052公里的國際鐵路貨運通道,2014年,浙江義烏民營企業家馮旭斌飛行了132151公里。

36歲的馮旭斌是“義新歐”班列的運營方——義烏市天盟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義新歐”班列是一條貨運專列,從中國小商品城浙江義烏出發,經新疆阿拉山口出境,途經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進入德國、法國,最終抵達西班牙首都馬德里,全程歷時21天。

不僅是義烏,類似的中歐班列2011年自重慶首開后,武漢、鄭州、成都、蘇州、長沙、西安、武威等城市均已開通,甚至云南也開通了咖啡專列。在“一帶一路”和“新絲綢之路”政策的推動下,中歐班列以“條條大路通羅馬”的氣勢接連駛向歐洲大陸。

一位英國作家在記載19世紀下半葉美洲、非洲、歐洲頻繁開出的跨洲鐵路計劃時寫道:

“它們力圖將地球上最遙遠的角落同主要人口中心連接起來,它們吸引了冒險家和空想家……事實證明最終它們往往都有利可圖。”

開路

重慶用了一年多的時間,通過海關總署,把六國海關官員請來,討論便捷通關事宜,最終拿到了歐盟二十多個國家的海關申根協議。

2011年3月從重慶開出的“渝新歐”,是國內最早的中歐班列。它從重慶的團結村出發,經西安、蘭州、烏魯木齊,到阿拉山口出境,開往德國的杜伊斯堡。全程一萬一千公里,運行約15天。

渝新歐(重慶)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漆丹向南方周末記者介紹,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