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鴉片戰爭的幽靈仍在中西之間游蕩
卡梅倫訪華時出了一個不大不小的插曲:當時正好與一戰紀念日相近,按照英國的戰爭紀念傳統,訪華團成員都佩戴了罌粟花胸針。不料,一位接待人員卻認為此舉會喚起中國人對鴉片戰爭的痛苦記憶以及不敬,在輿論界引起了一場小小的風波。
責任編輯:劉小磊
《鴉片戰爭》[英]藍詩玲著,劉悅斌譯新星出版社,2015
2010年11月9日,英國首相戴維·卡梅倫攜四位內閣大臣以及約50位英國工商界精英來到北京??穫惔诵兄辽儆袃蓚€目的。一方面,此次中國之行顯然是中英兩國之間舉行商貿談判的一次好機會,而兩國商貿代表也確實在此期間簽訂了總額數十億英鎊的訂單;另一方面,身為剛上任的政府領導,卡梅倫顯然知道中國在世界舞臺上日益提升的影響力以及保持中英之間外交渠道暢通的重要性。
在《鴉片戰爭》一書作者、英國歷史學家藍詩玲眼中,卡梅倫此行與1789年馬戛爾尼訪華形成了頗有意味的歷史映照:前者代表著傳統西方強國在“中國崛起”背景下與這個東方大國的外交的本質:利欲熏心而又小心翼翼,表面的熱忱暗藏了私底下的提防;而后者則以英使的“被羞辱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