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購”意大利】“嘿!我是中國企業,我來了!”

對中國來說,深陷經濟危機的意大利,是企業在歐洲投資的絕佳“洼地”——畢馬威今年上半年發布研究稱,過去5年中國在意收購額已超過100億歐元,去年意大利外企收購的三分之一由中國企業主導

責任編輯:聶寒非

米蘭唐人街上,餐廳和服裝店鋪最多?,F在,一些“意大利制造”產品,甚至包括高級定制服裝,出自中國商人之手。 (南方周末記者 翁洹/圖)

編者按:世界第三大混凝土機械制造商CIFA、世界第五大輪胎企業意大利倍耐力公司、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公司、意大利電信公司、意大利第二大銀行Mediobanca、電纜巨頭普睿斯曼、能源巨頭埃尼集團、意大利國家電力公司、豪華游艇制造商Ferretti……

這一長串炫目的企業名單背后,是中國企業近年在意大利掀起的收購熱潮。

彭博新聞社統計數據顯示,在過去的一年里,中國跨境收購涉及金額733億美元,其中對意大利企業的收購涉資將近140億美元。意大利成為中國海外收購最大目的國。

兩千多年前,位于歐亞大陸兩端的兩個文明古國,被一條絲綢之路連接起來。如今,行走在中國和意大利之間的商旅依舊絡繹不絕,只不過交易的物品,從絲綢變成了待價而沽的意大利企業。

意大利的品牌有著悠久的歷史,贏得全世界尊重,這正是中國深入全球市場所需要的。面對滾滾而來的中國資本,深陷債務危機的意大利人張開雙臂。

對于中國和意大利相互需要的微妙關系,中國駐意大使李瑞宇的總結一語中的:“中國經濟正處于轉型關鍵期,古絲綢之路的終點——意大利的經濟也邁出復蘇的步伐。合作是一種雙贏和互相需要。”

2015年是“一帶一路”戰略的開局之年,南方周末記者奔赴絲綢之路的終點,探訪今天的中國企業如何在意大利開疆拓土,在意華人的生存現狀,以及中意兩國商人如何在合作中突破文化差異造成的隔閡。

對中國來說,深陷經濟危機的意大利,是企業在歐洲投資的絕佳“洼地”——畢馬威今年上半年發布研究稱,過去5年中國在意收購額已超過100億歐元,去年意大利外企收購的三分之一由中國企業主導

2015年夏天,歐洲遭遇300年一遇高溫,意大利的平均氣溫在7月的最后幾天到了攝氏40度。溫和的陽光在幾天內變得熾熱,這樣的意大利卻仍舊讓張哲感到寒意——歐洲債務危機爆發7年后,意大利仍然沒有走出經濟下行的狀態。2015年,意大利國內失業人口達320萬人,240萬個意大利家庭在忍受饑餓,而這個地中海國家的總人口只有6000余萬。

張哲是中國建設銀行米蘭分行總經理。幾天前,他剛剛結束一單大活兒——中國化工集團收購世界第五大輪胎企業意大利倍耐力公司,建行是牽頭的銀行之一。

倍耐力身后,是中國企業對意大利更大規模的“收購潮”:意大利電網運營商Terna和Snam、渦輪機制造商Ansaldo、豪華游艇制造商Ferretti……

中國熱錢正不斷注入這個老牌資本主義國家。

隨著資本一同涌入意大利的,是像張哲一樣的中資企業高管們。這是意大利人第一次遇到這些西裝革履、意大利文流利、能分辨出不同地區火腿和葡萄酒的中國人。此前,他們眼中的中國人是普拉托地區工廠的車衣工、威尼斯街頭幾百人的旅行團和機場免稅店中用手肘擠開自己的大媽。

對“張哲們”,意大利人欽佩中帶著深深的悲傷。這個國家曾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大學體系,更曾站在世界藝術和經濟的巔峰,但被美國無情超越后,現在又成為中國投資的洼地。

“你不知道,我們有多么懷念舊日時光。”意大利前總理普羅迪對南方周末記者感慨道。

不過,除了張開雙臂與中國合作,意大利人知道自己并沒有其他選擇。沿著“靴子”(意大利大陸部分版圖的形狀)一路向北,在威尼斯,一個名為“全球化管理在中國”的課程9月正式開課。主持這個課程的是威尼斯大學副校長Tiziana Lippiello,她有個好聽的中文名字,叫李集雅。

李集雅的辦公室幾乎每天都有中國商人來訪,南方周末記者在此恰逢濰柴動力執行總裁徐新玉來訪。對徐新玉來說,意大利是濰柴動力“走出去”的第一站。

將視線往西平移幾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