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把脈】大學課堂就該輕松嗎
課堂提前走進了“爆米花”的時代,真不知是適應還是淪陷!
責任編輯: 蔡軍劍 實習生 湯欣
課堂提前走進了“爆米花”的時代,真不知是適應還是淪陷!
或因對過去教學方式不滿,近年大學中反復倡導“教學改革”,上到校長,下到教研室主任,開會每每都強調自己“重視教學”,且要求“創新”、提倡“研究型教學”;各類制度性的教學培訓、教學節、教學評比也逐年增加,甚至有高校以重金(常以百萬計)來獎勵“精湛講課”的教師。
不過,在種種“重視教學”的舉措中,有一種導向不免讓人憂慮。高校內外所提倡的優秀的教學常常是內容設計簡單易懂、PPT漂亮、教師口才了得,其用心是要讓學生輕輕松松獲取知識,最重要的判斷標準則是受學生歡迎,“擁有最多學生聽眾”。在此風氣之下,教學似乎成了必須吸引人的表演,要有娛樂性。我常常想,若以這樣的標準,一個說書人、相聲演員或所謂“成功學”演說家到高校中教書,都將是最優秀的教師,因為他們很能吸引學生。但是,即使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