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書架·悅讀改變人生】私人閱讀史的兩個三十年
在那非常年代,讀魯迅名正言順。運動起來不久,有同學從校圖書館“強借”到十卷本《魯迅全集》。
責任編輯:劉小磊
虞云國,浙江慈溪人,1948年生于上?!,F為上海師范大學人文學院教授。主要從事宋代歷史與文獻的研究。撰有《宋代臺諫制度研究》《細說宋朝》《宋光宗宋寧宗》等專著,主編《宋代文化大辭典》《中國文化史年表》,整理標?!段墨I通考·四裔考》《南部新書》《宣和奉使高麗圖經》《菿漢三言》等古籍十余種。近年的文史隨筆結集為《古今多少事》《水滸亂彈》。
倘以我進入歷史專業的1978年劃界,我的閱讀史也大體可劃為兩個三十年。以今視昔,既不必因前三十年的泛覽式閱讀而后悔咋不早日進入后三十年的專業性閱讀(盡管歷史條件也不允許),也不必因后三十年閱讀的專業訓練而鄙薄前三十年閱讀的泛覽無歸。兩個三十年,在我也是延續一體的,前者必然限制著后者的廊廡,而后者也凸顯出前者的基因,是非得失,冷暖自知,難為外人道。這里只說說兩個三十年閱讀中難以忘懷的幾本書,雖然我從未將它們歸攏在某個“秘密書架”上。
第一個三十年,可舉前五種書為代表。我的父母雖是識字寥寥的工人,家里也沒什么書,但四五歲便為我識字發蒙。小學三四年級起,亂翻年長我十來歲哥哥的教材打發余暇。那年頭高中《文學》課本,專選從《詩經》《楚辭》到四大小說的古典作品,借著題解與注釋,似懂非懂地讀得津津有味,或是我喜歡上古典文學的最初誘因吧。稍長,自己買書,印象深的有《唐詩一百首》與《唐宋詞一百首》,徹底醉心于古典詩詞的美。讀中學后,買過王力《詩詞格律十講》,戔戔一冊,初步搞懂了平仄、對仗與押韻。“文革”書荒,也抄過《唐詩三百首》?;赝袢諘?,盡管置備了宋元以前詩詞曲各種總集,卻主要用于查檢,唯有閑來把讀《唐詩三百首》時,才喚起少時那種親切感,看來讀古典詩文的標志性讀物,還非它莫屬。
四大古典小說中,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