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的教育信息“帝國” 教育技術服務平臺迷霧重重

IME從何而來?國資背景的大唐電信,為何又要淡出這個“估值可達百億元”的項目?更為蹊蹺的是,就在該項目臨近成功時,卻被低價轉讓。

責任編輯:呂宗恕 實習生 李珍 陳曉艷

 

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推出的“教育技術服務平臺”,從移動端到桌面端,基本覆蓋了所有平臺系統。 (熊靖/圖)

要求全國上億中小學生信息入庫,采集近40項個人信息,這樣一個“全國教育技術服務平臺”,未經招投標程序,直接交給一家公司開發。多家信息檢測機構對該平臺信息安全問題頻頻預警。

一個覆蓋全國所有中小學生及教師基礎信息的平臺,未經招投標程序,直接交給一家公司開發,其做法值得商榷。

教育部一再重申IME沒有信息安全性問題,但仍有家長和安全檢測機構對此存疑,甚至有檢測顯示,該平臺的賬戶、密碼、學籍確認表照片等敏感信息極易被不法分子攻擊。

IME從何而來?國資背景的大唐電信,為何又要淡出這個“估值可達百億元”的項目?更為蹊蹺的是,就在該項目臨近成功時,卻被低價轉讓。

2015年秋季開學不久,廣州一學生家長胡志強(化名)在微信家長群里收到班主任的通知,要求全班39名學生家長在當天下載一個名為“教育技術服務平臺”的手機App。

胡志強的孩子放學后帶回一張“全國中小學生學籍基礎信息確認表”。該表格上有孩子的全國學籍號、就讀學校班級、身份證號、戶口所在地,以及家長的住址、聯系電話等40項詳細信息。根據班主任的要求,胡志強需要核查確認表上的相關信息,對有錯誤的可直接修改。簽字確認后,并在“教育技術服務平臺”上注冊一個家長賬號,將確認表照片上傳到該App后臺。

教育部確認,這個App是全國“教育技術服務平臺”(又稱“IME平臺”),是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組織建設的即時通訊平臺。開發者,是天天艾米(北京)網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天艾米”)。

成立于2014年7月14日的天天艾米,控股方是國資背景的上市公司大唐電信股份有限公司(600198.SH,下稱大唐電信)。

九天之后,即2014年7月23日,教育部下發《關于做好全國中小學生學籍信息管理系統全面應用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利用IME平臺、郵件、電話等多種方式進行學籍系統問題的溝通。

目前,全國中小學生學籍信息管理系統已實現1.9億學生信息入庫。對于大唐電信而言,IME平臺作為承擔了1.9億學生學籍數據核查任務的項目,原本前景無限,其估值頗受市場追捧。2015年1月,一則廣泛流傳的天天艾米招聘啟事稱,公司有把握在2015年達到估值100億元的目標。

但令人不解的是,就在IME平臺項目取得初步成功之時,2015年中期業績虧損2.93億元的大唐電信,卻在逐步淡出天天艾米,其累計持股比例將下降至11.21%,不僅財務不再并表,而且對后者影響幾乎無足輕重。天天艾米,已然“去國有化”。

那么,幾家新近成立的私人企業,為何又要投注巨資,從大唐電信手中“接盤”天天艾米?

靠行政力量推行

IME平臺和中小學生學籍核查,原本是分開的兩個項目。

華創證券通信行業分析師馬軍在他的研究報告里提到,早在2013年1月,IME平臺項目就在大唐電信內部進行了立項。

6個月后,即2013年7月,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推進辦公室下發《國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統建設總體方案》,IME平臺作為教育信息化工程的一部分,首次出現在政府文件中。方案對這個平臺的構想是,為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教師、學生、家長提供一個快速的全國信息溝通渠道和機制。但方案中并未提及通過IME平臺進行學籍管理或核查。

而全國中小學生學籍信息管理系統,從2014年1月起已實現全國聯網并試運行,此前由各省分別建設。2015年2月,教育部表示,已通過此系統為全國中小學生發放正式學籍號。

2015年3月,教育部發文稱,要加快問題學籍處理和建立數據質量核查機制。

該文件顯示,這是自2013年5月全國學籍系統開始數據信息采集后的首次核查工作,需要全國家長配合,具體方式是學校通過原有的學籍信息管理系統生成學籍信息確認表發給家長,并指導家長拍照上傳簽字的確認表至IME平臺,作為電子檔案存檔。對于操作有困難的家長,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zero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