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胎” 人工輔助生殖的中國困境
到2012年,國內初婚婦女的不孕率已攀升至12.5%。與旺盛的輔助生殖需求相比,目前國內輔助生殖技術缺乏法律層面的明晰判定。
責任編輯:蔣昕捷 助理編輯 劉文慧 實習生 邵啟月 楊凱奇 唐歡
到2012年,國內初婚婦女的不孕率已攀升至12.5%。與旺盛的輔助生殖需求相比,目前國內輔助生殖技術缺乏法律層面的明晰判定。
衛計委頒布的部門規章,其管理對象只包含在編的醫療和計生機構。輔助生殖技術還涉及工商、公安、工信等部門管轄的領域,只有通過多部門合作,才能形成監管合力。
“試管嬰兒這條路真的太艱辛了。”29歲的趙琳(化名)回憶起四個月前的手術,依然感懷頗深。因丈夫患有少、弱精子癥,一直未能生育,小兩口最終決定借助試管嬰兒技術來孕育生命。
通過促排卵治療、從卵巢內取出卵子,男方取出精子,精卵在實驗室結合,趙琳夫婦共得到14個胚胎。培養過程中陸續淘汰8個后,醫生從剩下的6個胚胎中挑出兩個植入趙琳的子宮。幸運的是,移植一次成功,余下的胚胎被放進零下196℃的液氮罐中靜靜沉睡。單獨二孩政策出臺后,趙琳夫婦若決定再生一個,冷凍胚胎將被“喚醒”,再次植入體內。
趙琳不知道的是,這些凍存的胚胎正成為不少醫院生殖中心的煩惱。
2015年9月25日,江蘇省人民醫院生殖中心發布“最后通牒”:由于上萬個冷凍胚胎無人問津,凡是2005年前在該中心冷凍的胚胎,若在一個月內不續費,將按之前簽署的知情同意書進行銷毀。
“再不清理,生殖中心實在不堪重負。”江蘇省人民醫院生殖中心主任醫師王媁很無奈。該生殖中心保存著近8000名患者的1萬多個冷凍胚胎,花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王媁介紹,冷凍胚胎時,所有夫婦與中心都簽訂了《胚胎冷凍和解凍知情同意書》(以下簡稱《知情同意書》)。根據約定,夫婦倆需交付一筆一年的冷凍費用,每月180元;逾期半年未交續凍費,視為自動放棄胚胎。
然而,在試管嬰兒成功后,許多夫婦似乎忘了液氮罐里的“寶寶”,徹底與中心“失聯”。工作人員采用電話、短信、郵件等多種方式,依舊無法找到胚胎的主人。
冷凍胚胎只是個縮影,卵子冷凍等新興輔助生殖技術也面臨無章可循的尷尬。目前,國內輔助生殖技術缺乏法律層面的明晰判定。面對日益革新的技術和旺盛的現實需求,填補該領域“盲點”成為共同的呼聲。
凍存胚胎成燙手山芋?
“胚胎凍存,這是所有生殖中心都不得不面對的‘成長的煩惱’。”在和同行交流中,王媁發現,對于如何處置這個“燙手山芋”,各中心的做法不盡相同。
她以四川某生殖中心為例:清理胚胎前,院方會登報說明,提醒患者盡快與醫院聯系;逾期不交費,將被視為胚胎所有者自動放棄對胚胎的所有權。
在上海交通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