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組團入晉,山西“脫煤”路遙
煤炭價格雪崩式下滑后,這個曾經因煤而富的內陸省正經受著煎熬,無論是煤電一體化、煤化工還是新能源,山西的“脫煤”之旅都顯得前路漫漫。
責任編輯:馮禹丁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因煤價暴跌,山西經濟增長落到全國倒數第二。圖為山西省呂梁市某煤礦礦井下,一名礦工正在喝水。
煤炭價格雪崩式下滑后,山西希望通過煤電聯營來拯救煤炭企業,但山西電力產能也已嚴重過剩,晉電外送又受制于通道瓶頸。
這個曾經因煤而富的內陸省正經受著煎熬,無論是煤電一體化、煤化工還是新能源,山西的“脫煤”之旅都顯得前路漫漫。
山西脫困的迫切愿望,與意圖跑馬圈地的央企一拍而合,于是有了規??涨暗?ldquo;央企組團進山西”。
連年GDP增速全國墊底的山西,將求助的目光投向了曾經明爭暗斗過的對手——央企。
2015年8月28日,國務院國資委主任張毅親自率領58家央企來到山西洽談合作,這次“2015年中央企業山西行”活動中,雙方共簽約了47個合作項目,總投資約1555億元。
全程參與此次“央企山西行”的山西省國資委內部人士高華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此次山西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央企組團”行動醞釀于2015年春節,最初叫“央企入晉”,為此山西省發動了省發改委、國資委、商務廳及投促局等多個部門,“(李)小鵬省長到國務院國資委拜訪張毅主任,才把這事定下來。”
本來山西計劃去北京開大型推介會,后來定為請央企赴山西,活動改稱為“央企山西行”,“客場變成主場,主動權更高。”高華說。
這次會上,李小鵬表示:“山西省的經濟仍然處在最困難的時期。”這已是他入晉任職的第7年。
由于煤價處于近10年來的低位,而且還在不斷下跌,山西這個曾經因煤而富的內陸省正經受著難熬的經濟下滑。
山西寄望于經濟轉型來擺脫困境,但長期一煤獨大的格局,決定了其現實的轉型方向依然與煤脫不了干系。南方周末記者在山西調查發現,無論是煤電一體化、煤化工還是新能源,山西的“脫煤”之旅都顯得前路漫漫。
煤與電的風水輪流轉
山西一位銀行業人士向南方周末記者透露,“不碰煤炭、鋼鐵”,已成當地銀行的“死命令”,“現在只能對電力企業發發貸款”。
此時正逢山西經濟最艱難時刻。繼2013年、2014年連續兩年GDP增速墊底后,2015年上半年,山西GDP又以2.7%的增速排在倒數第二,在全國31個省份中只比遼寧高出0.1個百分點。而在省內,許多縣市已經出現大面積的GDP負增長。
從財政收入看,山西80%的城市財政收入出現負增長,其中,一半以上的城市財政收入同比降低15個百分點以上,降幅最大的朔州市下降了近41個百分點。呂梁市方山縣財政局局長常云錄對南方周末表示,今年一開年,他們已把“保工資”放在第一位了。
將山西經濟拖入泥潭的,是其“一煤獨大”的經濟結構。8月底,山西省出臺的《關于進一步促進工業穩增長的若干措施》顯示,煤炭、冶金、電力和(煤)焦化四大傳統支柱行業占山西省工業比重的75.7%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