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地方你能聽到50種語言的酒話” 多倫多電影節的老故事和新動作
近幾年來,多倫多電影節想取代“歐洲老大哥”威尼斯電影節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新競賽單元勢必讓雙方對優秀作者電影的爭奪更激烈。2015年“站臺”12部入圍作品中,有三部也同時入圍了威尼斯競賽。
責任編輯:朱曉佳 李宏宇 實習生 陳夢帆 李昊澤 嚴鼎
多倫多電影節的成立,源自1976年戛納電影節期間的一次酒會。圖為2015年多倫多電影節的酒會。
“自由、大膽、革新,12部真正的作者電影入圍,三位重量級評委外加2.5萬加元獎金。多倫多電影節今年40歲,我們需要一點改變。”以不設電影競賽而聞名的多倫多國際電影節從今年開始設立了競賽單元。電影節藝術總監卡梅隆·貝利將公布這“一點改變”的時間定在2015年戛納電影節,賈樟柯新片《山河故人》首映當晚。因為這個競賽單元的名字叫“站臺”,借自賈樟柯的第二部長片。
2015年9月10日,第40屆多倫多電影節開幕。11天里,289部長片、110部短片參與展映,來自80個國家超過5450位產業人士參與。如果想把電影節影片看完,至少需要515個小時。
“電影節中很多優秀的影片,由于種種原因,無法獲得應有的關注。”多倫多電影節主席皮爾斯·漢德林認為,新的競賽會讓這些電影不致埋沒在明星陣容的奧斯卡季影片中,“褒獎真正作者的電影,也是回歸我們一貫支持充滿藝術野心作品的初衷。”他沒有直說的,還有多倫多電影節自己的野心。
近幾年來,多倫多電影節想取代“歐洲老大哥”威尼斯電影節的趨勢越來越明顯,新競賽單元勢必讓雙方對優秀作者電影的爭奪更激烈。2015年“站臺”12部入圍作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Ir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