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穩定的DNA,穩定的修復

有太多的因素讓DNA出錯,但實際上我們每個人從受精卵到發育成人,DNA仍然跟最初時沒有多少差別。這意味著DNA一定存在著某種修復機制。

責任編輯:朱力遠

有太多的因素讓DNA出錯,但實際上我們每個人從受精卵到發育成人,DNA仍然跟最初時沒有多少差別。這意味著DNA一定存在著某種修復機制。

三位在生物化學領域頗有建樹的科學家獲得了2015年的諾貝爾化學獎。他們相互獨立地發現了三種DNA損傷的修復路徑,并且最早發現了參與損傷修復的酶。這些發現,奠定了當今DNA修復領域研究的基礎。

“雙重殘疾”

托馬斯·林達爾(Tomas Lindahl)是其中一位獲獎者。諾貝爾化學獎委員會在介紹他時,特意指出他與諾貝爾本人出生于同一個國家。這與林達爾研究生涯早期因是瑞典人而被歧視形成鮮明的對照。

在瑞典時,林達爾讀的是醫學專業。1960年代中期,他前往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追隨雅克斯·法斯科(Jacques Fresco)進行博士后研究。他當時做了一項和轉運RNA(tRNA)有關的研究,這對他而言居然成了一段噩夢般的經歷。tRNA本身非常容易因為遭到污染而發生降解,不管林達爾如何努力避免污染,他的tRNA都在降解。法斯科把原因歸結為林達爾是個“雙重殘障”:既是個瑞典人,又是個學醫學的。他甚至拒絕在林達爾的論文上署名。

但林達爾懷有自己的見解。他很確定tRNA的降解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Irene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