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化維穩、當好“辦信員”和“研究員”……信訪“瘦身”

辦信司是國家信訪局業務量最大的內設機構,平均每天要處理2000多封信件,全國兩會等特殊時期最高可達4000封,其中2/3的收信人是國家領導人。

責任編輯:李梁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國家信訪局受理的來信來訪中,有15%是建言獻策的。給領導人“辦信”不僅是信訪部門現在的一項重要職能,也還是信訪部門最早的主要職能。 (羅斌豪/圖)

“不要認為到信訪局就是訴苦喊冤的。”國家信訪局相關人士說,國家信訪局受理的來信來訪中中,有15%本來就是建言獻策的。

辦信司是國家信訪局業務量最大的內設機構,平均每天要處理2000多封信件,全國兩會等特殊時期最高可達4000封,其中2/3的收信人是國家領導人。

維穩功能淡化

2015年10月14日下午,廣東省信訪督查專員工作座談會在廣州召開,廣東省委常委兼秘書長林木聲出席會議,他的另外一個身份,是廣東省信訪工作聯席會議召集人。

如不留心,難以發現他身份的微妙之處,就是“信訪工作聯席會議”這個機構。今年6月之前,名字還叫信訪突出問題及群體性事件聯席會議,更名后去掉了“群體性事件”幾個字。這不是廣東省的創舉,而是一場自上而下的變動,在中央層面,“信訪聯席工作會議”也作了同樣的更名。

這意味著在我國已經延續了十多年的“信訪突出問題及群體性事件聯席會議”制度壽終正寢,“聯席會議”從此不再具有協調群體性事件處理的職能,其維穩的功能被淡化。

2003年,新中國成立之后最大的一次信訪洪峰出現,非正常進京上訪的數量居高不下。在此背景下,中央成立了信訪突出問題及群體性事件聯席工作會議制度,并在全國推廣,由政法委書記牽頭,群眾上訪事項較集中的政法委、國土、教育等部門作為聯席會議成員。河南一縣級市信訪局長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當時省領導跟他們說,如果每個縣一年發生一起非正常進京上訪,全國近3000個縣市區,那么北京一天就接待多少起非正常進京上訪?

該信訪局長說,出于“維護首都穩定”的考慮,各地的聯席會議都有很深的“維穩”色彩,而中央在建立“信訪突出問題和群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Irene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