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個核桃真的能補腦健腦嗎?虛假廣告泛濫:是標準不清,還是執法不嚴

執法不嚴、違法不究,是虛假電視廣告禁而不止的主要原因。一定程度上,電視播出機構依賴電視廣告生存,也就給了虛假廣告可乘之機。

責任編輯:呂宗恕 實習生 陳曉艷

“六個核桃”涉嫌虛假廣告,目前北京市順義區法院已受理此案。 (CFP/圖)

執法不嚴、違法不究,是虛假電視廣告禁而不止的主要原因。一定程度上,電視播出機構依賴電視廣告生存,也就給了虛假廣告可乘之機。

職業打假人劉殿林再次盯上了“六個核桃”。

2015年8月28日,他將六個核桃廠商——河北養元智匯飲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六個核桃”)告上了法庭。

之所以要告六個核桃,是因為新廣告法有一條規定:“以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內容欺騙消費者誤導消費者”的行為屬于虛假廣告。

早在2014年,劉殿林就認為六個核桃的電視廣告有誤導消費者之嫌。這名民間職業打假人曾先后以食品中不得添加藥品、涼茶中違法添加中藥為由將十三香及多家涼茶等生產企業告上法庭。

截至2015年8月,國家廣電總局通報了84條違法虛假廣告典型案例。根據中國商業聯合會媒體購物專業委員會(以下簡稱“媒購委”)的統計,自今年“3·15”后,我國共96個頻道60家電視臺涉嫌虛假廣告宣傳。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9月10日發布的通報顯示,包括“舒筋活絡丸”在內的十種藥品生產企業在電視廣播上宣傳虛假廣告。

有研究者認為,由于電視臺本身附帶的行政級別以及其被賦予的新聞監督權,使得工商部門在對其虛假廣告行為的查處上存在退讓和寬容問題。

南方周末也注意到,作為全國首例電視臺虛假廣告入罪案例,最終還是不了了之。新廣告法能否遏制虛假電視廣告的傳播?包括打假人在內的民眾和專家學者對此仍有憂慮。

“六個核桃”涉嫌虛假廣告?

新廣告法施行后,職業打假人就盯上了“六個核桃”。

2015年9月6日,由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學會研究會和中國技術監督情報協會舉辦的座談會上,與會人員對“六個核桃”虛假廣告事件做了專門討論。

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孫穎在座談會上表示,從六個核桃飲料本身的包裝上來看,只標注了是植物蛋白飲料,“廣告詞明顯暗示這個飲料核桃多”。

“雖然沒有直接宣傳核桃具有補腦的功效,但(通過廣告或標識)已經足以讓消費者自己去聯想,其實是一種巧妙的誤導,進而讓消費者產生誤解。”孫穎說。

遺憾的是,作為新廣告法的增加條款,第二十八條并沒有明確對“引人誤解”的虛假廣告進行界定,也未有企業因為新廣告法對虛假廣告“引人誤解”表述規定而受到處罰。

“六個核桃”因此成為該“引人誤解”標準爭議的首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