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被尋找65年的烈士
65年,三代人接力尋找,終于尋覓到了當年的英雄埋骨之地。
責任編輯:馮翔 實習生 潘章帥 閔珍琪
2015年9月23日的祭祀活動上,王春香手持王開來的鉛筆畫像,向這位沒見過面的“父親”致哀。
65年,三代人接力尋找,終于尋覓到了當年的英雄埋骨之地。
更多的“四野”后代、尋找大軍仍在路上,替爸爸尋找爸爸的、替老父親尋找老戰友的、替奶奶尋找爸爸當年埋骨處的……具體數字無法統計,“可以用龐大形容,太多太多了”。
2015年9月23日,廣西漢林村徐漢林烈士陵園,雨。
紀念戰斗英雄徐漢林等23位烈士的活動正在進行。奏國歌、響哀樂、默哀、數位著軍裝的老人舉手敬禮。村里本該外出打工的年輕人都請了假,站在老人身后,祭拜先烈。
65年前,徐漢林所在的第四野戰軍原134師400團6連正在此地激戰,傷亡慘重,徐漢林抱著30斤炸藥沖向了頑匪,一去不回。隨后在全軍、全國,他被不斷嘉獎、學習。
未著軍裝的十余人站在老人前面。中間的女子叫王春香,61歲,他們剛剛從江蘇趕來。王春香的懷中抱著一幅“肖像”。“肖像”中的人年輕英俊,留在自己的24歲年紀。
這不是照片,這是鉛筆畫。畫中的人叫王開來。鉛筆畫是1978年,家人望著他開始發黃的兩寸照片,急中生智找照相館里的師傅描摹的。那是他留給家中僅存的影像記憶。
1944年,王開來在蘇北參加八路軍,隨即分在四野的45軍。1950年某月,當地政府來人送來了王開來立“壹大功”喜報,夸贊“你們家養了個好兒子啊”。一月后,政府再來人,告知王開來戰死,地點是廣西。
對于從沒出過遠門的王開來母親來說,廣西那么大,兒子到底葬在哪里、尸骨安否,成為她越積越沉的心病。
尋找,成為一家三代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