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超標≠土壤污染 土壤修復三大難:錢、技術、時間

目前,國內土壤修復不僅僅缺錢,也面臨修復技術不成熟的問題??陀^地判斷,從全國的總體情況來看,現階段我國的技術儲備和技術人才都不很充足,即便是投入大量資金,也會因為技術不完善而導致受污染的土地難以修復。

責任編輯:何海寧 助理編輯 劉文慧 實習生 唐歡 楊凱奇 邵啟月

陳同斌 (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2015年8月和9月,“綠色傳媒研究獎學金班”的第一、第二期落下帷幕。這項公益培訓計劃是由南方周末發起,合作機構有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中國傳媒大學健康與環境傳播研究所,共有逾四十家媒體的一線環境編輯、記者和管理者參加,近二十名環境、傳媒等領域的高級官員、權威專家親臨授課。在這場專業領域的饕餮盛宴中,授課老師都提出了獨到見解。在此摘錄重點,以饗讀者。

實際上,土壤污染問題在國內和國際上都引起高度關注。我國早在1970年代末就開始研究土壤污染問題,甚至比大氣研究還要早。但由于對土壤污染狀況一直未作調查,也缺乏相應的修復手段,加之水、大氣污染等問題看得見,老百姓可以直接辨識,關注度高,因而土壤污染問題就慢慢被忽略了。

近年,由于產業結構調整,大量舊有工業企業用地開始作為房地產開發,這使得土壤污染所導致的人體健康、居住安全問題重新得到公眾重視。不過要證明土壤受到污染并不容易。

首先,土壤污染具有很強的遮蔽性。為了找到土壤被污染的直接證據,有時候為了拍到一張污染現場的照片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