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學家最討厭的問題:動物在哪?有多少? 物種保護:國家名錄已不合時宜

信息不完善不僅不利于我們做生態研究,也不利于國家政策的制定。事實上,我國制定的政策很多效果不佳,一個原因正是因為缺乏真實信息基礎。

責任編輯:何海寧 助理編輯 劉文慧 實習生 唐歡 楊凱奇 邵啟月

呂植 (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2015年8月和9月,“綠色傳媒研究獎學金班”的第一、第二期落下帷幕。這項公益培訓計劃是由南方周末發起,合作機構有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中國傳媒大學健康與環境傳播研究所,共有逾四十家媒體的一線環境編輯、記者和管理者參加,近二十名環境、傳媒等領域的高級官員、權威專家親臨授課。在這場專業領域的饕餮盛宴中,授課老師都提出了獨到見解。在此摘錄重點,以饗讀者。

每年環保部都會發布中國環境白皮書,其中有一節專門講生態,但說法通常非?;\統,例如“局部改善整體惡化”。那么,中國的生物多樣性狀況究竟怎么樣?

作為專業人員,我們其實也難以回答這個問題,因為一直苦于沒有足夠的信息來判斷我國生態系統的現狀。

2014年,我們團隊搜集了公共信息源的數據,整合資源,發布了一份報告《中國自然觀察》。在這份報告中,我們試圖展示中國目前生物多樣性的狀況和保護情況,也確實發現了我國生態保護中存在的一些關鍵問題。

從全球的眼光看,我國生物多樣性處于不錯的狀況。放眼與我們同一個緯度的地區,如歐洲和北美,歐洲曾在200年以前就將森林地區開發殆盡,而北美洲特別是東海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