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了比人類更高級的外星文明?

研究人員在志愿者手上涂上常見的粘質沙雷氏菌,讓志愿者跟平時一樣用普通香皂或者抗菌香皂洗手20秒,發現兩種肥皂取得的除菌效果完全一樣;而更多的證據顯示,抗菌皂與抗菌洗手液也許是弊大于利,長期使用不但浪費金錢,更有可能得不償失,有害于健康。

責任編輯:朱力遠

開普勒探測的恒星系統的想象圖。 (南方周末資料圖/圖)

從2011年起,在距地球1480光年處的一顆奇特的恒星引起了人們的關注。一些科學家認為,恒星周圍的遮擋物有可能是智能生物的杰作,根據蘇聯天體物理學家卡爾達肖夫提出的標準,在利用能源方面,那個文明已經達到“II型文明”階段,而人類尚未達到I型文明的水平。

在1960年發表于美國《科學》雜志的一個思想實驗里,物理學家和數學家弗里曼·戴森(Freeman Dyson)提出了一個理論:如果一個文明發展到足夠高的程度,它對能源的需求可能大到必須采集一顆恒星所釋放的全部能量;這個時候,用于采集能量的設施會大到把恒星包裹住。由于戴森的文章影響很大,他所提到的設施便被稱為“戴森球”。

最近,一些天文學家正在嘗試調查一顆不同尋常的天體。這個天體位于銀河附近的天鵝座和天琴座之間,它所發射出的光線讓研究者困惑不解,這些科學家正在嚴肅地考慮這個恒星是否擁有尚不完整的戴森球結構——或者說,外星文明的超級設施。

對的時間,對的地點

最早注意到這顆恒星異常之處的,是美國宇航局(NASA)的“開普勒任務”。“開普勒”是一架太空望遠鏡,其目標是觀測超過15萬顆恒星,來尋找像地球這樣的行星。雖然并不能直接看到外星行星,但是當行星從恒星前面經過的時候,會遮擋一部分星光,造成觀測到的恒星亮度下降。“開普勒”就是以這樣的原理去尋找外星行星。

探測器觀測得到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Irene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