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沒死,只是該頤養天年了
紙媒最終會死,但不是現在。如果要預言紙媒存活時間的話,那紙媒的年齡應該和當今這一整代中老年群體的年齡相當。
紙媒最終會死,但不是現在。如果要預言紙媒存活時間的話,那紙媒的年齡應該和當今這一整代中老年群體的年齡相當。
“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紙媒到底能不能活下來。
前段時間《上海壹周》宣布休刊的消息,我是從手機微博上看到的。那時候我正行走在大街上,人流中,右手微微抬起和胸部持平的動作比比皆是。號稱上海最小資的報紙,最終在小資們的手機面前,咽下了最后一口氣。
這次反倒沒看到多少報人長吁短嘆,偶爾有媒體人或專欄寫作者發出一篇祭文,也僅僅是在回憶過往和它的往事。圈內的人,似乎在有意回避報紙日暮西山的事實。但實際上,報人可能已經沒有時間再對同行的凋零進行一番有儀式感的哭祭,因為死神會隨即降臨在自家身上。
離開,似乎是越來越多報人們下定的最后的決心。
本文不討論離開的報人何以謀生,本文旨在給準備離開的報人提一下醒:報紙是否真的徹底咽氣了?筆者的看法是,為時尚早。報紙還沒到死的時候,只是該跟著自己原先的用戶,換換風格了。
在討論紙媒死亡的時候,我們忽略了一個事實,那就是紙媒的受眾并沒有發生大的改變,在新媒體強烈的沖擊下,紙媒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