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利率不是靈丹妙藥
令人擔憂的是,負利率下,流動性最終去的地方可能并非經濟轉型重地,而是房市和股市。歷史上的四次負利率階段同時也是房價高漲階段。
責任編輯:陳愷辰 蔡軍劍 實習生 李醒 葉靜儀
央行決定,自2015年10月24日起,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1.5%,央行再次“雙降”的這一天恰好是霜降。而同期中國CPI已經高于1.5%,8月份達到2%,9月份也有1.6%,中國經濟進入“負利率時代”已是事實。
央行官員解釋說,如今互聯網金融如“寶寶”類產品年化收益率普遍在3%以上,仍然能夠跑贏CPI,但這類言論似乎沒考慮過事實上仍占儲蓄大頭的數十萬城鄉居民儲蓄。對于相當多數量不知互聯網金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