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訴訟法25周年,立案登記+新行訴法半年全國人大將檢驗“民告官”成效

國家發改委、住建部、食藥監總局等部門被告得遍地開花,在全國巡回應訴。律師王才亮的個人感受是,原告勝訴數量確實有所增加,“但那是因為案件基數大了,勝訴率基本沒變”。

責任編輯:蘇永通 實習生 梁嘉瑩

2015年5月4日,北京市西城區副區長李巖出庭應訴某政府信息公開案件。審理此案的北京市第四中級人民法院是全國首批跨行政區劃法院,管轄本市區縣政府為被告的行政案件。 (CFP/圖)

哪個地方、哪個領域積壓案件越多,立案數量增長就越多。“法院主動打電話聯系當事人,說原來不給立案,現在可以了,趕緊來吧。”

國家發改委、住建部、食藥監總局等部門被告得遍地開花,在全國巡回應訴。

律師王才亮的個人感受是,原告勝訴數量確實有所增加,“但那是因為案件基數大了,勝訴率基本沒變”。

2015年11月2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將對行政審判工作做專項匯報。自1990年10月1日行政訴訟法施行至今,這還是第一次。

此前的25年里,中國的行政訴訟從無到有,開啟了從司法角度規制行政權力的進程。2015年5月1日,新行政訴訟法施行、立案登記制全面實施,又讓中國步入了“民告官”2.0時代。

選擇這個時間點匯報,不無深意。

有的省份行政案件漲了7倍

2014年10月23日,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變立案審查為立案登記;9天后通過修改的行政訴訟法,成為第一部,也是目前唯一一部明確寫入立案登記制的訴訟法。

“實際上,立案登記制主要就是為了解決行政訴訟的立案難,因為民事訴訟,特別是刑事訴訟中的立案問題并不突出。”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何海波認為,檢驗立案登記制和新行訴法的實施效果,行政案件立案數量的變化是一個重要指標。

僅從數量上考察,新法的作用可謂立竿見影。

在新行訴法和立案登記制同步施行的第一個月,全國法院行政案件的立案數量同比增幅221%,遠高于民事、刑事、行政三類案件的總體增幅29%。其中,天津法院的行政案件立案數量同比增長752.40%,山西法院同比增長480.85%,上海法院同比增長475.86%。

不過,巨幅增長的案件數量,不全是新行訴法帶來的結果。今年5月,四川雅安一起由征地公告引發的行政訴訟中,4名原告發起的共同訴訟被法院強行拆成4個單獨訴訟,分別立案。這樣的拆分在全國其他地方,也并不罕見。

“所以你要擠出案件數量方面的水分。”北京圣運律師事務所律師鄧海鳳為南方周末記者分析,5月以來的新增行政案件中,有些是原告受到法律鼓勵新提起的訴訟;有些是法院為了湊數,生拉硬拽的結果;還有許多是多年以來的積壓案件。鄧海鳳手中就有一起案件,在立案階段卡了2年,今年5月終于立案成功。“還有的地方,法院主動打電話聯系當事人,說原來不給立案,現在可以了,趕緊來吧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瓦特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