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年輕人交,兩個老年人用” 職工醫?!疤澘铡笨简灪?
湖南一些地方出現的醫保虧空,為職工醫保制度的應變能力敲響了警鐘。長期沉積的歷史欠賬、醫療費用上漲、人口老齡化、基金管理運營等新老問題,一起考驗著醫?;?。
責任編輯:馮禹丁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陳綺穎
2008年1月7日,湖南省邵陽縣五峰鋪鎮敬老院四十多名孤寡老人高興地手持免費的合作醫療證。
湖南一些地方出現的醫保虧空,為職工醫保制度的應變能力敲響了警鐘。長期沉積的歷史欠賬、醫療費用上漲、人口老齡化、基金管理運營等新老問題,一起考驗著醫?;?。
近日,據多家媒體報道,湖南省邵陽、懷化等地存在著普遍的醫保虧空問題。其中,至2015年3月,邵陽市職工醫保虧空已達近5億元;懷化市的洪江區,2010年至2012年共虧損基金3832萬元。一些基金統籌區域甚至到了無力支付醫院的診療費用,從而有可能影響職工醫保病人治療質量的地步。
這與全國醫?;鸬倪\行狀況不甚相符。2015年5月,財政部公布2015年全國社?;痤A算情況,其中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收入8293.21億元,比上年增長9.6%。本年收支結余948.23億元,年末滾存結余9898.86億元。
在全國各地“適量結余”的背景下,為何湖南一些地級市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醫?;?ldquo;入不敷出”?南方周末調查發現,出現醫?;鸫竺娣e虧空的地區,多為計劃經濟時代的國有企業重鎮。
上世紀九十年代末開始的大面積國企改制,給職工醫保留下了歷史欠賬。隨著時間的推移,湖南國企改制的歷史包袱并沒有被逐步消化,反而暴露出長年積壓的后遺癥。
由此引發的醫?;鹛澘諉栴},不僅提醒著人們國有企業離退休、下崗職工人員的安置問題仍將長期存在,還考驗著職工醫保制度設計本身應變特殊狀況的能力。
老職工,新機制
在當時,醫療保障制度改革不僅僅只是順應時代潮流的社會革新,還承擔著妥善安置下崗職工的歷史使命。
從湖南懷化剛落成沒多久的高鐵南站出發,公交車一路向南行駛,兩旁的山勢漸趨陡峭。半個小時之后,車窗外青山巍峨,長江支流沅江湍急的水流映入眼簾,在局促的河谷公路帶上,建有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風格的老式建筑,星羅棋布佇立山間。這里便是湖南省懷化市曾經最密集的工業區——洪江。
“上世紀八十年代,洪江城區就是現在的規模了。那個時候繁華得很。”上了年歲的洪江區醫保局副局長姚加權,時常給年輕的同事回憶洪江輝煌的過往。洪江是計劃經濟時代典型的內陸工業城市,這個人口僅有5萬余人的小城,曾誕生過130多家國有企業,其中大中型企業就有7家。
1965年,湖南響應中央號召,組織“三線”建設,在湘西的懷化、邵陽、常德等地的山區,籌建起一大批國有工業項目。然而到了1990年代,湖南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