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世界里的發票

不管消費者是否使用團購優惠,收款方都必須開具發票。但現實生活中,消費者向商家索要并不容易。

責任編輯:呂宗恕 實習生 陳曉艷 詹丹晴

(CFP/圖)

不管消費者是否使用團購優惠,收款方都必須開具發票。但現實生活中,消費者向商家索要并不容易。

2015年9月19日,蔡小雨(化名)用手機軟件Uber叫車回家,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只花了五十多元,她覺得很劃算。但當她點擊申請發票的鏈接時,卻得到這樣的回復:“謝謝您搭乘人民優步,這是一個公益拼車,所以無法提供發票。”

這并非蔡小雨第一次索要發票被拒。在互聯網消費后,如團購餐飲、美容美甲等,她向商家要求開具發票,大多數時候都遭到拒絕。

而在南方周末的隨機調查中,北京、上海、廣州三地團購平臺上的商家,都存在拒絕或開具發票有條件的情況,其中,受訪的30家餐飲類商家中,明確拒絕開具發票的就占了三分之一。

商家、平臺是否應該向消費者開具發票?又因何拒開發票?消費者該如何維權?這一傳統消費領域中的常見問題延伸到互聯網世界后,也變得有些難以應對。

有優惠沒發票

21歲的蔡小雨從2011年團購網站興起就開始使用移動支付。她明顯感覺到自己在手機上的交易頻率越來越高。

“除了團購吃大餐、美容美甲,現在平時叫外賣、買水果都是用手機搞定的。”有一回,她發現一星期下來,自己沒有用到兩百元現金,其他交易都在手機客戶端上完成。

行業報告驗證了蔡小雨的直觀感受。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所發布的《微信社會經濟影響力研究報告》,2014年,僅微信直接帶動的生活消費規模就已經達到110億元人民幣。

為了推動移動支付的各類消費,電商平臺、團購網站、打車軟件等都推出各種優惠活動。但各類型的平臺甚至同一個平臺上不同的商家,對于發票問題,說法卻各不相同。

“很多時候,商家都會以享受了團購優惠為由,不給你開發票。”蔡小雨告訴南方周末,“但也有例外,我之前到上海出差,吃飯時也使用了團購券,飯館很爽快地開了發票。但在深圳就經常被拒。”

南方周末隨機采訪了北京、上海、廣州三座城市各25家進行團購優惠活動的商家,發現更多上海和北京的商家同意開具發票,而廣州同意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