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險越大,回報就越大最賣座舞臺劇導演對話烏鎮
美國導演朱莉·泰默創作了全世界有史以來最賣座的舞臺劇——《獅子王》。過去18年里,泰默帶著她的《獅子王》去到五大洲的十多個國家演出,累計票房超過60億美元,是史上最賣座電影《阿凡達》的兩倍多。
責任編輯:李曉婷 實習生 李昊澤 嚴鼎
除了舞臺劇《獅子王》,朱莉·泰默還把多部莎士比亞戲劇改編成電影。在電影《仲夏夜之夢》中,她試圖兼顧語言和肢體表演,“如果用大段對白表演莎劇,我會覺得無聊得要死。”
“獅子王并不是動物版的《哈姆雷特》,” 朱莉·泰默說,“你看到辛巴有戀母情結嗎?”
美國導演朱莉·泰默創作了全世界有史以來最賣座的舞臺劇——《獅子王》。過去18年里,泰默帶著她的《獅子王》去到五大洲的十多個國家演出,累計票房超過60億美元,是史上最賣座電影《阿凡達》的兩倍多。
1997年,迪士尼找泰默編排動畫片《獅子王》的音樂劇版。當時,泰默剛剛憑借音樂劇《胡安·達連:狂歡彌撒》獲得了1997年托尼獎的5項提名。該劇講述一個孩子由獵豹變成人,又在折磨中變回獵豹的故事。
改編《獅子王》時,泰默不想讓演員穿上絨毛衣服假扮動物,“因為獅子是很龐大的,人的大小沒辦法表達它。”她化用自己在法國、日本和印尼學習的木偶和面具表演,設計并雕刻了所有面具,扮演獅子、豪豬的演員把面具頂在頭上,用寫意的方式表現非洲草原上的故事。
舞臺劇《獅子王》是迪士尼的重磅制作,負責人很擔心:當演員頂著面具時,觀眾該看哪張臉?迪士尼最終選擇了面具方案,“冒險越大,回報就越大。”
2015年泰默首次來中國,籌備2016年上海迪士尼樂園的中國版《獅子王》。10月19日,泰默探訪烏鎮戲劇節,作為自己在中國采風的一部分。“這里跟外面環境的反差太驚人了。”泰默坐在戲劇節常任主席賴聲川的烏鎮宅院里,聊起了“中國元素”、喜劇的本土化和改編版權。
黑澤明在日本受到同樣的非議
南方周末:如果《獅子王》由一個日本或印尼藝術家在美國做,會被認為獵奇或者過度宣揚他們本國文化么?在中國,每當中國導演充滿中國元素的作品在西方得了獎,就會受到類似批評。
泰默:我只關心作品的品質,看它是否感人、是否睿智、是不是一部好戲。
如果我是個住在紐約的中國人,我做的《獅子王》也不會有什么不同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b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