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落】太原龍山,那些全真教石窟
龍山為何得名,我不得而知,而龍山石窟中的諸多龍紋,卻讓這座山與“龍”有著不解之緣,這在中國其他石窟中極為少見。為何在龍山石窟中頻頻出現龍的圖案?
責任編輯:楊嘉敏
龍山第2窟三清窟,正中的三清如今只剩下太上老君,其余被盜割的頭像不知所終。
龍山為何得名,我不得而知,而龍山石窟中的諸多龍紋,卻讓這座山與“龍”有著不解之緣,這在中國其他石窟中極為少見。為何在龍山石窟中頻頻出現龍的圖案?
上個世紀20年代常盤大定拍下的三清窟,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太上老君以及旁邊的六御均安在。
金庸筆下的全真教有點陰陽怪氣,歷史中的全真教由王喆(號重陽子)創立,不但是金元時期中國北方勢力最大的道教宗派,還熱衷于塑造王重陽、“全真七子”等祖師造像,在龍山之巔開鑿了諸多龕窟,留下中國北方最大的道教石窟群。
1234年,一位叫宋德芳的全真教道長
1234年的一天,全真教道長宋德芳應蒙古行省丞相胡天祿之邀,率門徒云游在山西太原府龍山上。就在這一年,蒙古與南宋聯軍攻破了金國蔡州城(今河南汝陽),金哀宗將王位傳給完顏承麟后自縊身亡,完顏承麟也在亂軍中被殺,金國滅亡。連年的戰火使得北方、中原地區百姓流離失所、民不聊生。龍山上曾有座昊天觀,如今也是頹敗荒涼、破敗不堪,見不到一個道人了。
在龍山之巔,宋德芳在荒草中找到兩龕道教石窟,縱然已久無人問津,真人的眉目卻清晰可見。拂拭石刻,隱約可見“宋仝”二字,許是這個“宋”字讓宋德芳覺得冥冥中自有天意。宋德芳讓弟子打掃破敗的道觀,打算重振昊天觀。這段歷史,記載在元中統三年(1262)《玄都至道披云真人宋天師祠堂碑銘并引》石碑上。
說起全真教,讀者可能并不陌生,《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中便有不少全真教的故事。小說中的全真教,似乎總不太光彩;而歷史上的全真教,卻顯赫無比。金朝初年,中國北方產生了蕭抱珍創立的太一教,以及劉德仁創立的大道教,全真教創立的年代最晚,卻大有后來居上之勢,元時更是成為中國第一大道教宗派。
宋德芳當年遇到的唐代龕窟,如今還存不存在,歷來是龍山一大懸案。山西大學美術學院張明遠女士提出,龍山石窟第4、第5窟即為唐窟。第4窟又名三天大法師窟,高180厘米,深200厘米,三壁設有壇基,雕刻道教創始人張道陵及其子張衡、孫張魯之像。
第5窟高166厘米,深186厘米,天尊頭戴芙蓉冠,同樣留著八字連腮胡,左右各有一位真人。張明遠認為:“龍山第4、第5窟所有造像的衣紋,均呈泥條紋凸起,這一點與天龍山唐窟與龍門奉先寺于高宗上元二年(675)鑿造的大盧舍那佛十分相近;而雕刻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b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