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8次訪華,默克爾帶來多少大單?
德國對中國的投資,盡管科技含量較高,但最高精尖的技術還是沒有來到中國。這不僅包含大型企業,而且也包括不少被稱為“隱形冠軍”的中小企業。
責任編輯:聶寒非
10月2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會見德國總理默克爾。
德國對中國的投資,盡管科技含量較高,但最高精尖的技術還是沒有來到中國。這不僅包含大型企業,而且也包括不少被稱為“隱形冠軍”的中小企業。德國“隱形冠軍”們掌握著獨門絕技,要么擁有高質量的產品,要么擁有獨特的技術。遺憾的是,這些企業與中國的合作大多還停留在最淺的層面上——把產品賣給中國,而不是轉讓技術。
在擔任德國總理的10年間,默克爾一共來華訪問8次。這不僅打破了德國歷屆總理的訪華紀錄,也成為訪問中國次數最多的歐美大國領導人。如果把中方領導人訪德也算進去,兩國領導人之間的見面可謂異常頻繁,簡直就是好友之間的“親密串門”。
默克爾為何對中國如此“另眼相看”?
中德之間的那些“最”
中德之間密切的經貿關系,無疑是默克爾頻繁訪華的關鍵因素。
德國對華投資占歐盟對華投資的1/4,自2003年起超過英國成為歐洲最大對華投資國。目前,德國在華企業約8200家,累計投資額超過200億美元,幾乎各行業領軍企業均已在華布局。中國對德國投資起步較晚,但近年保持高速增長勢頭。中國公司加速對德優質制造企業進行并購投資。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累計對德投資約40億美元,年均投資項目超過100項,在德企業已達到2000多家。
德國是中國在歐洲最大的貿易伙伴,同時也是重要的資金及技術來源國。雙邊貿易額去年達到了1800億美元。德國是中國在歐盟的第一大貿易伙伴,雙邊貿易額自2009年起已連續5年占中歐貿易的三成,相當于中國與英國、法國和意大利三國的貿易總和。德國連續三十余年保持中國在歐洲最大貿易伙伴地位,歐盟對華出口中一半來自德國,自中國進口的四分之一流向德國;中國自歐盟的技術引進有四成來自德國。
德國還曾是對中國無償援助最慷慨的國家。中國曾連續30年是德國政府對外無償援助的最大受援國,自1982年開始,30年間德國共向中國提供無償援助12.1億美元。1982年10月13日,中德兩國政府簽署了技術合作總協定,德國政府開始對華提供無償援助。
從2010年起,德國正式停止對華傳統的貨幣形式的經濟援助(即德國經濟合作與發展部的傳統對華年度雙邊預算終止)。但德國經濟合作與發展部仍通過其區域合作基金對華開展合作。同時,德國環境部及財政部也與中國簽署新型的發展合作框架協議。新型合作的主要領域為氣候變化、環境政策、自然資源管理、金融等。
此外,德國無償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