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改革,通往市場經濟之路

對于價格改革,一些人士的觀感是“水電油氣又要漲價了”。但是,價格改革的目標從來不是漲價,而是把定價的權利還給企業與個人。取消價格管制的價格改革,恢復了賣家的收益權,本質上也是產權改革。

責任編輯:戴志勇 實習生 廖媛

(朱宇宙/圖)

對于價格改革,一些人士的觀感是“水電油氣又要漲價了”。但是,價格改革的目標從來不是漲價,而是把定價的權利還給企業與個人。

取消價格管制的價格改革,恢復了賣家的收益權,本質上也是產權改革。 

新一輪價格改革的利劍已經出鞘。2015年10月29日,十八屆五中全會閉幕,并發布公報,要“減少政府對價格形成的干預,全面放開競爭性領域商品和服務價格”。

2015年10月15日,新華社發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價格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這個是本輪價格改革的指導性文件,提出:價格機制是市場機制的核心,市場決定價格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關鍵;堅持市場決定,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關系,凡是能由市場形成價格的都交給市場,政府不進行不當干預;推進水、石油、天然氣、電力、交通運輸等領域價格改革,放開競爭性環節價格,充分發揮市場決定價格作用。

文件給出了時間表:到2017年,競爭性領域和環節價格基本放開,政府定價范圍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業、公益性服務與網絡型自然壟斷環節;到2020年,市場決定價格機制基本完善。為此,要在2016年以前制定發布新的政府定價目錄。凡政府定價項目,一律納入該目錄管理;目錄內的定價項目要逐項明確定價內容和定價部門,確保目錄之外無定價權。

對于價格改革,一些人士的觀感是“水電油氣又要漲價了”。但是,價格改革的目標從來不是漲價,而是把定價的權利還給企業與個人,還給市場主體,讓市場供需關系來決定價格。在自由市場下,價格絕不是賣家想漲就能漲的。

如何理解這新一輪價格改革及價格改革本身?一是歷史視角,從中國市場化改革與價格改革的歷史連續性高度來理解;二是理論視角,從價格管制弊病的角度來理解。

市場經濟與繁榮

1949年以來的歷史可以粗略地分為兩部分:前三十年,搞計劃經濟;后三十年,搞市場經濟。但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計劃經濟的墻是一塊塊壘起來的:農產品統購統銷(1953)、以集體化與國有化為核心的三大改造(1953-1956)及城鄉二元化的戶籍制度(1958)等。

1978年鄧小平開啟了改革開放進程?;剡^頭來看,所謂改革,是指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所謂開放,是指中國與先進市場經濟國家之間開展自由貿易。不過,建立市場經濟制度也不是一開始就有的共識,1984年說要搞“有計劃的商品經濟”,1992年十四大才明確要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搞市場經濟最大的好處是能帶來繁榮與富裕。1978年中國名義GDP為3645.2億元,2012年為519470.1億元,年均增長15.7%,扣除通脹因素后為9.8%。1978年中國人均名義GDP為381元,2012年為38495元,年均增長14.5%,扣除通脹因素后為8.7%。

即便是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搞市場經濟也遠遠強于搞計劃經濟。目前絕大部分國資是改革開放后積累的。中國社科院《中國國家資產負債表2015》顯示,2000-2014年,中國主權資產從35.9萬億增至227.3萬億,增長191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zero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