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尼斯:血色浪漫

北非小國突尼斯來頭不小,歷史上曾是盛極一時的迦太基文明核心所在地。尋訪迦太基是作者的一個夙愿,哪怕當地局勢并不太穩定。

責任編輯:楊嘉敏

凱魯萬老城如所有的阿拉伯式老城一樣,是四通八達的迷宮,只能靠上下高低瞎走一氣,勿論東西南北。 (林方文/圖)

北非小國突尼斯來頭不小,歷史上曾是盛極一時的迦太基文明核心所在地。尋訪迦太基是作者的一個夙愿,哪怕當地局勢并不太穩定。

蘇塞(Sousse)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不是自1988年起就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老城,也不是深藍色的地中海和優質的度假沙灘,而是海濱大道上一座座廢棄的酒店。往往高達5至8層,門戶洞開,餐廳和前臺一片破敗,野貓與流浪狗旁若無人地進出,馬賽克和吊燈粗暴地散落在地上,如同沉沒的泰坦尼克,流露出一絲昔日賓客滿堂的盛景。

我住在酒店的五層,窗前便是大海,然而這酒店的右手二十米和左手五十米,都是它廢棄的同行們,一到晚間,四下寂靜無人,唯有風吹浪打之聲,給人鬼影幢幢之感。蘇塞號稱“地中海的花園港口”,始建于公元前9世紀,以旅游業為外匯第一來源,旅館床位數量位居非洲及阿拉伯國家前列,如今是一片觸目驚心的蕭條。

2015年6月26日,一個來自圣城凱魯萬的年輕人走上蘇塞的沙灘,提起半自動步槍射殺了38名游客,釀成突尼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恐怖襲擊事件。這片沙灘,就在我所住酒店不到1公里遠的地方。據媒體報道,這名年輕人是為“伊斯蘭國”(IS)效力,而突尼斯正是“伊斯蘭國”武裝分子除了敘利亞以外的最大來源國,可能有三千多人離開故土為極端組織賣命。

在首都突尼斯城的巴爾多博物館,我看到了幾個月前新鮮的血痕:門口是一塊嵌入墻面的紀念碑,覆蓋著突尼斯的紅色國旗,碑上刻著22名遇難者的名字,來自英國、意大利、西班牙、日本、波蘭、俄羅斯等國。這些不幸的人們在3月18日因為參觀博物館而聚到了同一個旅行團里,卻遭遇了恐怖分子襲擊,悉數喪命。

即便是這樣,突尼斯迦太基國際機場的出入境關口也沒有任何收緊的樣子,填一張簡單的卡片、寫上在突尼斯的住址和聯系電話便可入關,我不由得幻想,自己是否和極端組織中的一員同機抵達,以及我們是否同樣輕易地進入了這片血色未盡的國土。沒有想過,自小便知悉的迦太基文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佳凝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