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孩子,為了河流,這個故事我們講了三年
北緯24.22、東經115.45,這是一個坐標,地球上唯一的一個位置。許多年以后,如果何伊汶來到這個坐標所示的地方,會發現那棵樹——那棵自己親手種下的楓香樹已然亭亭如蓋了,她會回想起2015年9月20日那個悶熱的上午。
同何伊汶一樣,那一天,來自廣州、深圳等地的25個家庭,出現在東江上游河源龍川縣一片光禿的山坡上。挖土、栽樹、培土、澆水,“秋老虎”沒有嚇退這些6到12歲的城市孩子和他們的爸爸媽媽。這一天,他們以200棵樹的成績染綠了山崗。
這是廣汽本田“綠色未來,有我童行”系列活動的一部分。組織城市里的孩子翻山越嶺去植樹,如果考慮到一次行動所費的周章與植樹的實際數量,會感覺這樣做性價比并不高。但奇怪的是,就是這個看似性價比不高的活動,廣汽本田竟然已經不是第一次做了。
如此做的初衷,恰是廣汽本田的那一句承諾:讓孩子的天空更蔚藍。事實上,植樹并不是全部,這是一場由孩子主導的家庭環保行動。
一.非綠不可
故事從一條河流說起。
東江,南粵生命之水。源自尋鄔椏髻缽山,自東北向西南入粵,廣州、東莞、河源、惠州、深圳、香港的居民用水,皆仰賴這條河流。
然而,多年來,垃圾圍江、植被破壞,水土流失,三把利劍高懸,南粵生命之水告急,保衛一江清水刻不容緩。植樹造林、保持水土是護江第一要義。
時光回溯至三年前,為改善東江上游的生態環境,提高東江上游涵養水源的能力,廣東省人大環資委、廣東省政協人資環委、廣東省環境保護廳等部門聯合主辦了“踐行廣東精神—感恩東江環保行”大型環保公益活動。河源市龍川縣水源涵養林的種植項目為該活動的重點項目,廣汽本田參與其中。
從自己捐資植樹到發動社會力量共同植樹,三年下來,廣汽本田在河源龍川縣捐資造林2000畝,約植樹18萬棵,相當于每年吸收二氧化碳48000余噸,釋放氧氣35000余噸。
數字不足以概括植樹所產生的全部生態價值。龍川縣地處東江上游,種植的2000畝林木郁閉后,將可大大減緩林地水土流失,可防堵約2000噸泥沙流失,增加林地蓄水量約4000噸。
“保衛東江水質是每一個生于斯長于斯的東江兒女的職責,受惠于東江的企業更是責無旁貸。”廣汽本田項目負責人說。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廣汽本田綠色行動的第一次亮劍,非綠不可已經成為這家車企巨頭的基因。
不僅是在工廠實現廢水零排放、VOC排放達到全球最嚴格的排放標準,早在2001年,廣汽本田就聯合其他Honda關聯企業于河北省豐寧縣開展了首個植樹項目,共完成造林2600余畝。2008年至今聯合本田在華16家企業在內蒙古植樹造林8000多畝,為當地土地荒漠化、京津地區沙塵天氣改善貢獻力量。
二.孩子是主角
捐資造林,在公益界看來,與希望工程等類似,是公益1.0時代的授人以魚式公益。多年的植樹行動下來,廣汽本田意識到,無論是在華北還是在東江源,植樹造林可以實現一時的綠色,但若讓綠色更徹底、更純粹,離不開公眾教育。
2010年,“讓孩子的天空更蔚藍”成為廣汽本田的綠色口號。讓孩子做主角,一場由孩子發起的環保行動開始成為此后廣汽本田實踐公益的新思路。
因此,從2014年起,龍川植樹活動升級。綠色未來,有我童行,一場以植樹為主體的環?;顒幼兊貌辉賰H僅是植樹這么簡單,而是變成了一堂讓孩子們樂在其中的綠色課堂。
每一個細節都是綠色的。
光盤行動,讓孩子學會了珍惜食物,知道一粥一飯來之不易;自帶毛巾,讓孩子意識到要少用一次性紙巾,從而降低人類對木材和森林的無節制索??;自帶水壺,既能減少對塑料的需求,又節約了能源減少了白色污染??
這些細節的實現不是填鴨式灌輸,而是通過任務卡的模式予以激勵。每完成一個綠色任務,孩子們就可以獲得一枚獎勵蓋章,最終可獲得“小創綠家”的榮譽。每一個參與的孩子都在趣味橫生中悄然完成一次綠色洗禮。
不止這些,長期生長于都市的孩子們,或多或少都有些“自然缺失癥”。因此,“綠色未來有我童行”讓孩子走進森林里上課,與大自然親密接觸。
環保課堂上,來自廣州綠點、三粒豆的專業老師帶給孩子們“這片森林真美麗”和“小蠑螈,睡哪里”的繪本故事。接著,孩子們到森林里去“尋寶”,按照任務提示卡搜尋日常不會注意的植物莖葉、枝干和果實,集齊寶物后孩子們發揮自己的創意,用拾來的“寶貝”制作手工拼貼畫,展示孩子眼里的“美麗森林”。
孩子的行為可以影響父母。“這與我們一直倡導的‘反向教育’理念一致。”廣汽本田代表說,‘綠色未來,有我童行’系列活動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希望搭建一個環保平臺,讓孩子成為環保的主導力量,并推動以家庭為單位的環保實踐,以孩子的推動實現更廣范圍的環保行動輻射。”
三.全民創綠時代
改變正在悄然發生。
“我是童俊敏,我承諾出門盡量騎車或公交出行。”“我是悅航,我們家會進行垃圾分類,節約用水、用電、不浪費糧食。”“我以后要熱愛大自然,節約用紙,保護森林”??一場童綠行動下來,孩子們紛紛寫下稚嫩卻有力的宣言。
然而,作為一家擁有400萬用戶的汽車企業,廣汽本田的綠色夢想不僅僅是影響幾十個參與植樹的家庭這么簡單。
2014年起,廣汽本田聯合南方周末,借助媒體的力量把綠色理念傳遞到更廣人群。
綠色不僅需要知識與行動,也需要想象力。“假如小樹也有朋友圈,會是什么樣的呢?”2015年的“綠色未來,有我童行”特設了一個名為“假如小樹也有朋友圈”的線上活動,鼓勵孩子發揮想象力,在家長的幫助下畫出一棵小樹的微信朋友圈,數百位小朋友通過完成作品悄然理解了森林生態系統。
2015年8月,一場“因你而綠”的集贊眾籌活動席卷網絡。主辦方廣汽本田承諾,收到一個贊即在東江源種下一棵樹,目標是集十萬個贊種十萬棵樹。結果短短幾天內,十萬的目標就已完成。截至發稿,共計109229位網友在手機上滑動手指,讓山川變綠、讓河流變清、讓愁眉苦臉的小女孩綻放笑顏,上演了一場全民創綠行動。
在公益界看來,公益1.0是授人以魚,公益2.0是授人以漁,公益3.0是所有人共創參與的體驗式公益。廣汽本田相信,只有讓公益與大眾共同成長和互相促進,才是公益的題中之義。對于綠色未來而言,更是如此,畢竟,讓地球變綠,并非朝夕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