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的潛臺詞
“十三五”規劃提出了新的動力和增長點,但如何實現,需要政府容忍短期內的經濟放緩,同時破釜沉舟式地“革自己的命”。
責任編輯:馮禹丁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十三五”規劃建議強調,要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新理念。
“十三五”規劃提出了新的動力和增長點,但如何實現,需要政府容忍短期內的經濟放緩,同時破釜沉舟式地“革自己的命”。
從舊動力到新動力
以創新作為引領經濟發展的第一動力,標志著決策者思路的改變。
還有一個多月,“十二五”就要結束,“十三五”來了。2015年11月3日,新華社發布《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
“五年規劃”全稱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綱要,是國民經濟的長期計劃。“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后五年,該如何向小康“沖刺”,《建議》用2萬余字給出了答案。
此次《建議》共分八章,與過去幾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相比,此次采用了一種全新的篇章布局。第一、二部分講未來發展面臨的形勢、目標和理念,中間以五大發展理念引領的五大發展路徑占據了最大篇幅。
《建議》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史無前例地,《建議》中“創新”被提及71次,并且明確寫明“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這一提法是第一次在黨的文件中出現。”發改委規劃司司長徐林近日在“新供給2049戰略圓桌會”上說。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原所長賈康則對南方周末記者說,新常態的“常”要落在升級版上,就必須以創新為龍頭加以落實。
對于創新發展理念的內涵,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在11月5日舉行的第六屆財新峰會上說,新常態的一個特征是“新舊增長動力青黃不接”。就經濟增長的動力而言,重要的是科技的創新,促進科技成果的產業化、商業化,形成一些新的增長點。
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則認為,以創新作為引領經濟發展的第一動力,標志著決策者思路的改變。在過去,中國經濟的增長方式更符合1930年代興起的“凱恩斯主義”的框架,即強調經濟增長要從需求端發力,依靠投資、消費和出口這“三駕馬車”解決總需求不足的矛盾。
“但凱恩斯主義說到底是個短期的政策,短期內在消費和出口無法改變的情況下,就只好加大投資,最后就形成現在的局面&mda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