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法學重鎮怎么看安倍政府的修憲意圖
為何安倍政府要在這個時候進行修憲,這反映出戰后日本政治發展出現了怎樣的時代課題,整個戰后日本的發展過程中還隱藏著什么樣的問題,也值得我們深思和探究。
責任編輯:劉小磊
2015年8月30日,日本東京,約12萬人在國會議事堂附近舉行集會,抗議安保法案,要求安倍下臺。
自安倍晉三在2012年春季第二次組閣以來,修憲問題成了日本國內外議論紛紜的重大政治議題。尤其是當年10月自民黨的《日本國憲法修改草案》公布后,憲法問題成了普通民眾政治生活中難以回避的話題。進入2015年9月后,游行示威逐漸變成了民眾反抗的主要方式,12萬人的國會集結可以說是戰后日本又一次重大的社會政治運動。9月中旬,在參議院特別委員會的一片混亂中,“新安保法案”被強行通過。即便如此,從政黨到民眾團體,各種形式的反安倍修憲抗爭仍然在繼續,直到現在,反對法案的聲音依然不絕。
如何理解日本民間對政府修憲意圖的強烈反彈呢?“集體自衛權”使憲法“第九條”適用范圍的解釋發生了變動,在這一點上,我們似乎不難理解民眾的反對是出于反戰的和平主義立場。但如果再進一步思考一下,為何修憲使得向來不關心政治的日本民眾也開始走上街頭?從媒體采訪中,可以看到除了有明確政治立場的發聲外,也有一些人只不過是出于一種連自己也無法道明的不安。但正是這一晦暗不明的“不安”,讓不少法學家們感到有必要向國民實行憲法普及教育。為了讓國民對憲法有更為清晰的了解,一些憲法學者開始力圖回到立憲主義的立場來解讀修憲。這些學者嚴厲批判了自民黨“憲法修改草案”對戰后日本憲法的背離,同時剖析了放棄“第九條”將對國家造成的危害,促使普通民眾逐步理解立憲主義以及修憲存在的實質問題。在整部戰后憲法中,除了“第九條”是向來的關注核心外,不同于以往的“護憲”呼吁,這次還強調了現行憲法中“第九十六條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佳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