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如何有好報?
“聰明”人總以為自己可以置身事外獨善其身,何況還有拉條子等“傻子”充當他們嘴里的羊羔,但在一個叢林社會里,他們何嘗不別人生物鏈上的一環?
《一個勺子》
《一個勺子》電影堪稱我們這個時代的“盛世危言”,陳建斌提出了深刻而迫切的命題:當社會淪為道德崩解、寡廉鮮恥、人人互害、劣幣驅逐良幣的叢林時,好人何為?該如何守護好人?
“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好人到底會不會有好報?
日前,陳建斌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一個勺子》上映了,收獲了諸多好評。勺子,新疆方言就是“傻子”,電影講述的是一個好人變成一個“傻子”的過程。
陳建斌飾演的拉條子,是個老實巴交的農民,雖然稱不上是“大善”之人,身上也帶有不少劣根性,但他總體上是個好人。一次好心施舍后,一個傻子“賴”上了他,跟著他不走。屢次想甩掉傻子而不得后,拉條子夫婦收留了傻子。因為拉條子曾貼過關于傻子的尋人啟事,隨后便有幾撥人自稱是傻子的親戚,向拉條子要人,并污蔑拉條子賣人,趁機敲詐勒索。最后,為了尋找傻子,拉條子成了眾人眼中難纏的“傻子”。拉條子想不明白,好人怎么就沒好報呢?為什么大家都罵他“傻”?
拉條子可謂是好人的象征,他的遭際也是很多好人的遭際,他想不明白的事,我們該替他想明白。
不是好人“傻&rdqu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