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戲眼】藝術電影賺不了大錢,但我熱愛
“發行藝術電影賺不了大錢,但是我愛藝術,藝術電影是我的生命?!?/blockquote>責任編輯:朱又可
過去幾十年,我們多次嘗試建立藝術電影院,發行文化藝術電影,但總是堅持不了幾個月,就壽終正寢了。究其原因,是我們還不知其中的規律。
1988年2月,影片《湘女蕭蕭》在美國發行,我受邀拜訪“紐約人電影公司”,見到了經理登·塔伯特先生。我發現這是一個專門發行各國藝術影片的小公司。塔伯特1960年開始在紐約曼哈頓經營一家專門放映美國經典老電影的影院,1964年,他看到了意大利導演貝托魯奇的電影《革命之前》,深受感動,決定買下它的北美發行權。從此,他開始向美國觀眾介紹歐洲、中南美洲、日本、印度等地的電影。
塔伯特對我說:“發行藝術電影賺不了大錢,但是我愛藝術,藝術電影是我的生命。”幾十年來,他的公司發行了近五百部各國的文化藝術電影,不僅在藝術影院放映,還用16毫米拷貝把電影發行到社區文化館、學校、電影社團、圖書館等非營利組織;用錄像帶、DVD將影片送入家庭觀賞群。據說許多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成長起來的美國新導演,都是在他的影院里接觸到法國“新浪潮”、歐洲作者群以及日本東方風格等藝術電影的;有些人為了免費看片,還跑去做影院志愿者,為影院寫宣傳稿、說明書。在那個沒有錄像帶、DVD和網絡,影院放映是唯一觀看電影方式的時代,藝術電影發行公司和藝術影院是傳播文化與培養藝術新人的重要途徑。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佳凝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