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全球化是多元化,不是西方化” 中俄也有了第一所合作大學
在目前全部發源自英美教育體系的同行之中,這所大學具有完全不同的一套價值體系。
責任編輯:馮翔 實習生 閔珍琪
2014年8月11日,北京理工大學、深圳市、莫斯科大學三方簽署合作協議。
在目前全部發源自英美教育體系的同行之中,這所大學具有完全不同的一套價值體系。
“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1957年11月17日,毛澤東在一所俄羅斯大學的禮堂向中國留學生發表了這段著名的演講。五十余年之后,這所學校來到了中國。
2015年9月,教育部致函廣東省政府,同意北京理工大學與俄羅斯莫斯科羅蒙諾索夫大學(以下簡稱“莫斯科大學”)合作籌備設立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
這個在此前一直被稱為“中俄大學”的合作項目終于有了正式的名字。
精英教育的新探索
莫斯科大學創建于1755年,是俄羅斯歷史最悠久、水平最高的綜合性大學,其畢業生中有十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它的校董事會主席是俄羅斯總統普京。
“與北美、西歐相比,俄羅斯的高等教育更注重嚴格學術訓練基礎上的原創性貢獻。”1956年出生的北京理工大學校長、中科院院士胡海巖談到,自己大學階段的教材大多是莫斯科大學數學力學系教材的中譯本,比美國、英國的教材要高深得多。
在初期,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將設立數學與信息、物理與材料、管理與審計、俄羅斯語言文學四個專業。“為期一整年的俄語學習、專業課程采用俄語授課、50%以上的教師來自莫斯科大學。&rdq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be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