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改革這三年
三年來,除了反腐,中央領導層還先后推出八項規定、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整頓四風等舉措。在習近平看來,這些都屬于政治體制改革的內容?!耙惨|動利益關系,也要主動糾錯,這都是改革?!?/blockquote>責任編輯:李梁 蘇永通
2012年11月15日,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記者見面,習近平發表講話。
2012年12月,習近平在溫暖的深圳開啟五天的廣東之行,這是他就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后國內35次考察調研中的第一次,也是時間最長的一次。
“三中全會召開兩年來,一些改革的成效是顯而易見的。”
國企改革的思路剛提出時,學界有不少叫好聲,但很快就有人發現,無論是央企還是地方政府,積極性沒有想象中那么高。而習近平在多個場合說,中國改革已經進入到攻堅期和深入區。
接下來的改革,將不可避免觸及深層次的社會關系和利益調整,遇到的阻力也會越來越大。“面對的暗礁、潛流、漩渦會越來越多,因此現階段推進改革必須識得水性。”
中國的現代化道路,既要快也不能太急,要在合理范圍內掌握它。
“為什么說北方的粳米好吃,就是時間長??;土雞好吃,也是物質積累沒有偷工減料。”
張卓元回憶,當時三中全會文件起草組在討論時,有人感到,一下子提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跨越太大,最后是習近平拍板采用了這一提法。
中央八項規定提出不要鋪紅地毯,“有很多鄉鎮也寫一條不鋪紅地毯。它從來就沒鋪過,你現在還給它找出個事來,還想起要鋪紅地毯了!”
與國企改革“讓利”不積極相比,各地在爭試點、要政策、爭享“溢出”效益方面卻一個比一個積極。
三年來,除了反腐,中央領導層還先后推出八項規定、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整頓四風等舉措。在習近平看來,這些都屬于政治體制改革的內容。“也要觸動利益關系,也要主動糾錯,這都是改革。”
今年深圳遇到上了少有的“炎”冬。
11月22日是24節氣中的小雪,深圳蓮花山公園內的氣溫高達30度。鄧小平塑像前,圍滿了身著短袖的游客。塑像后面的一株高山榕樹,是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2012年考察深圳時栽下的“愿望樹”。
那是習近平就任總書記之后第一次到地方調研,接著他又去了珠海、佛山、廣州。這是一條鄧小平在1992年“南巡”時走過的路線,習近平此番重走頗具深意。
習近平在講話中表明了他的用意:“之所以到廣東來,就是要在我國改革開放中得風氣之先的地方,現場回顧我國改革的歷史進程,宣示將改革開放繼續推向前進的堅定決心。”
“改革”二字,在鄧小平“南巡”20年后又成了熱詞。此后3年,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對改革的路徑、領域、突破口進行了新一輪的設計,全面深化改革在相關領域漸次啟動。
但正如習近平在接受俄羅斯電視臺專訪時所言,中國改革經過三十多年,“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仡欉@三年,一些改革在大力推進,一些改革正面臨艱難障礙,另一些改革在等待啟幕。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張卓元參與了十八屆三中全會“全面深化改革”文件的起草工作。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改革進入深水區,一些重要的改革涉及比較重大的利益調整,阻力較大,但也要看到,改革的勢頭正明顯加快。
“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
“沒準你們今天能見到總書記。”
習近平抵達深圳的日期是2012年12月7日。此前4天,時年72歲的陳開枝接到廣東省委辦公廳的電話,說有位重要領導要到廣東來,希望他不要離開。
1992年鄧小平“南巡”時,陳開枝作為廣東省委副秘書長,與時任省委書記謝非一起全程陪同。“我已退休多年,一般的事情不會找我,這次是一位省委副秘書長親自給我打電話,”接待經驗豐富的陳開枝意識到,“可能是習近平要來。”
陳開枝是習近平的“老熟人”。早在1978年,習近平的父親習仲勛是廣東省委主要領導,陳開枝當時是廣東省委辦公廳秘書處處長。習近平去廣東時,兩人開始認識。陳開枝回憶,習近平一家對他有幾種稱呼,習仲勛夫婦稱呼他為“開枝”,習近平的弟弟習遠平稱他為“叔叔”,習近平則叫他“秘書長”。此次在深圳相遇,習近平仍然稱他為“老秘書長”。
因為父親習仲勛,廣東對習近平而言,還有著另一份特殊的意義。正是習仲勛主政廣東期間的勇于破冰,深圳經濟特區才得以獲批成立。習仲勛晚年的大多數時光,也在深圳度過。
陳開枝比習近平提前一天到達深圳。在五洲賓館,他遇到了另外3位老人。他們是1992年時的深圳市委書記李灝、珠海市委書記梁廣大、佛山市委書記歐廣源。他們當時也在各自主政的地方,分段陪同鄧小平“南巡”。
20年后,4位老人相聚深圳。他們將陪同習近平向鄧小平塑像敬獻花籃,時間定在12月8日上午。當天是周六,游客很多,4位老人先到山頂喝茶聊天???0點時,習近平到達公園,在4位老人陪同下向鄧小平塑像獻過花籃,之后一起向鄧小平塑像三鞠躬。
整個過程大約20分鐘,隨后習近平跟4位老人作了簡短的交流。當年全程陪同鄧小平的陳開枝,介紹了小平“南巡”時的一些情況。他回憶了鄧小平當時對攻擊改革開放的人說的一些話,習近平聽完就笑了。
最后,習近平在鄧小平塑像后面栽下了一棵高山榕樹。20年前,鄧小平在20公里外的留仙湖公園也栽了一棵高山榕樹。
在更早的1984年,鄧小平也曾去過一次深圳,視察了位于深圳河北側、與香港隔河相望的漁民村。這個面積只有0.25平方公里的村莊,在全國第一個實現家家“萬元戶”。習近平此行也到訪了漁民村,漁民村漁豐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興炎全程陪同。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習近平對鄧小平1984年到漁民村時的故事聽得最認真。
在深圳,習近平給外界留下了親民的印象。他在考察行程中沒用警車開道,也沒有實行交通管制。陳開枝12月8日在蓮花山上等習近平的時候,跟山上游客聊天說:“沒準你們今天能見到總書記。”果然,習近平到蓮花山頂后,走向歡呼的人群,面帶微笑,跟每個接近的人都握了手。
但習近平的輕松讓卻警衛人員感到緊張。廣東省政協副主席梁偉發當時是省公安廳長,負責警衛。據他回憶,當天公園不封園、不封路、不安檢,習近平到蓮花山公園時,他已頗為焦慮,當習近平與民眾握手時,“我感到壓力非常大,襯衣全都濕透了”。
在2013年廣東省政協會議上,梁偉發還回憶過一個細節,習近平的車輛在市區通行時沒有實行交通管制,有3次被后面的社會車輛超過,“有一次有車躥上來,差兩米就追尾了,總書記說‘讓群眾先過’。”
離開深圳后,習近平沿著鄧小平1992年“南巡”時的路線,先后去了珠海、佛山、廣州。
陳開枝最終從廣州市政協主席任上退休,現任中國扶貧開發基金會副會長。他的理解是,1992年鄧小平“南巡”是為了肯定一條鮮血開創的改革之路,那么習近平此行,就是接過了鄧小平的發令槍,再次發出動員令,在廣東強調“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
和當年鄧小平、習仲勛期望廣東“殺出一條血路”類似,習近平離開廣東前,對廣東下一步改革開放,提出了很高的政治期待:廣東要努力成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排頭兵、深化改革開放的先行地、探索科學發展的試驗區,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奮斗。
回北京20天后,2012年最后一天,新一屆中央政治局進行第二次集體學習,主題就是改革。習近平提出,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在走上總書記崗位后,習近平高調宣示改革,也契合了當時整個社會對“改革再出發”的期待。 中國經濟在經歷了2001年到2005年的“黃金年代”后,增速放緩。特別是2008年遭遇世界金融危機后,中國采取了一系列擴大投資、央行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