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開啟千億熱潮石墨烯產業:污染密集型?
“石墨烯(生產)會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這是個偽命題。任何化工產品肯定有廢棄物,關鍵看能否變廢為寶。偷偷往河里排廢水,那才叫污染?!?/blockquote>責任編輯:何海寧 助理編輯 劉文慧 實習生 趙雅 藏文婷
一旦石墨烯不再只是展品,而是工業化生產,污染隱憂可能會成為明患。
從2011年至今,在研究石墨烯環境風險的道路上,滕應幾乎沒有同行者:“石墨烯工廠對周邊環境影響的實地調研,現在沒有人在做。”
羅洪中算了算自家工廠臺賬:每生產一噸石墨烯,需要40到50噸硫酸,120到150噸的新鮮水。
“石墨烯(生產)會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這是個偽命題。任何化工產品肯定有廢棄物,關鍵看能否變廢為寶。偷偷往河里排廢水,那才叫污染。”
“一張未來城市特色名片、一個百億規模的特色產業、一個資本市場的‘常州石墨烯板塊’、一個石墨烯產業的國家標桿……”這是2014年12月,首個“國字頭”石墨烯產業化基地落戶江蘇省常州市武進經濟開發區后,當地政府網站上的豪言壯語。
這是石墨烯熱潮中的一景。按照中國石墨烯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以下簡稱聯盟)的規劃,“十三五”期間要在全國布局100個石墨烯應用產業基地,形成一千億的產業規模。
然而,“大躍進”前夜,繁榮背后的環境風險,鮮有人提及。
“石墨烯但愿不要再重蹈鉛蓄電池的老路了。”早在2011年,山東一位大學教授在博客中即為“大干快上”的石墨烯行業敲響了警鐘。但如今,他只愿匿名受訪:“國家大力支持,大家都在談發展。”
“這個行業一來比較前沿,另外也沒有具體的污染案例報告上來,我們對這一塊關注得還不太多。”環保部環境規劃院副研究員李曉亮坦言。
或富集毒物
和很多人一樣,滕應第一次聽說石墨烯是在2010年。那一年,石墨烯的發現者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我當時就在想,作為一種新材料,它的環境功能(指對周邊環境的功能影響)和環境風險,應該去做前瞻性研究。”滕應是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員,從2011年至今,在研究石墨烯環境風險的道路上,他幾乎沒有同行者:“這方面的研究非常少。我在做的還是實驗室模擬,石墨烯工廠對周邊環境影響的實地調研,現在沒有人在做。”
在石墨烯眾多特性中,最先引起滕應注意的是其巨大的比表面積(單位質量物料所具有的總面積)。
由于巨大的比表面積,石墨烯對污染物有較強的吸附能力,可以作為土壤修復劑。但如果控制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better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