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哪,不要弄污我的書” 木心的流言與傳奇

“我是一個人身上存在了三個人,一個是音樂家,一個是作家,還有一個是畫家,后來畫家和作家合謀把這個音樂家殺了?!薄拘?/blockquote>

責任編輯:李宏宇 朱曉佳 劉悠翔 實習生 張冉婷 嚴鼎

(鄭陽/圖)

去吧去吧 / 我的書 / 你們從今入世 / 兇多吉少 / 沒有人會像我這樣愛你們 / 我還是為你們祈禱 / 世人哪,不要弄污我的書 ——木心遺稿

2015年11月15日,木心美術館開館,歲序八十八齡的木心第一次在中國舉辦個展。他逃席了。

“這是木心的命。”陳丹青在開館儀式上說,“他沒福氣看見自己的美術館,沒福氣看見他的畫被這等考究地擺起來。四年前的今天,他給抬到醫院,躺倒了,插了管子,滿口胡話,扔下一輩子心血,統統留給美術館。”

過世5個月前,木心親自確認了美術館館址。

19歲那年,木心,一個西湖邊習畫的“慘綠少年”,參加了人生第一次畫展。57歲那年,哈佛大學為木心舉辦了他平生第一次個展。74歲那年,耶魯大學美術館舉辦了木心作品收藏展。79歲那年,中國大陸出版了第一本木心文集,一時風波迭起。其時,距離臺灣出版他的文集已過了二十多年。

過世一年后,木心的《文學回憶錄》成為兩岸暢銷書。

過世四年后,烏鎮木心美術館開館。除了開館特展《尼采與木心》、《林風眠與木心》,固定展區,呈現了繪畫的木心、寫作的木心、音樂的木心。

“我是一個人身上存在了三個人,一個是音樂家,一個是作家,還有一個是畫家,后來畫家和作家合謀把這個音樂家殺了。”——木心

音樂篇:心亂如麻聽什么音樂

民國年間,烏鎮有24份大戶人家。站在橋頭看去,那些高屋就是大戶人家,1949年后悉數出走遺散了。木心的母親為了免除“地主”成分,交出“孫家花園”,去上海投奔時在浦東高橋育民中學教書的兒子。母子相見,木心眼前母親還戴著黑絲網手套,心里苦笑。

1956年,木心第一次被拘留,在上海第二看守所。罪名是策劃偷渡。上海美專的同學偷渡未遂,檢舉了沒有參與策劃的木心。調查許久,查無實據。陳丹青對南方周末記者說:“那個時候還沒有平反這一說,也沒有道歉這一說。就握著他的手說,你要正確對待,就這樣。”

出獄前,木心聽到了母親過世的消息。在紐約人拍的紀錄片中,暮年木心說:我哭得醒不過來。為什么不等到我出去以后才告訴呢,非要跑進來對我說“你媽媽死了”。

出獄后,木心在浦東寓所時常聆聽貝多芬晚年四重奏,發現貝多芬已經把他心里要說的,都說了出來。日后陳丹青問作品編號,木心只說是晚年四重奏。陳丹青買到唱碟,認為就是那一曲。木心立即來聽。“他好高興,進門時居然像旋轉舞這樣來兩下子,但是放了一聽,他就說不對。”

1990年代,阿城買到了他認為最好的捷克塔里赫四重奏樂團的全本貝多芬四重奏,他介紹陳丹青去買這個版本。“后來我也買到了,聽到第135,我覺得就是這個了,我就又把他叫來,我就放上聽,他就不講話了。他也沒有說對還是不對,他就一直不講話。”

第三樂章照木心的說法就是慈悲,這是歷經滄桑以后的一種慈悲。

陳丹青在木心的葬禮上用了這段貝多芬135號四重奏第三樂章。還有一首木心曾經點名喜歡過的,肖邦第二鋼琴協奏曲的慢樂章“葬禮進行曲”。

木心去世后,陳丹青才在遺稿里第一次看到他的樂譜。“他不給我看,我就沒開口,但我至少聽過他十次哼唱,聊高興了,就哼自己的曲子。有一個鋼琴協奏曲,一個為宋朝詞牌的譜曲。一個所謂交響樂第一樂章的首段,還有一個非??鞓?、激越,演奏起來屬于第四樂章的那種。”

木心回鄉后,中央音樂學院博士生王瑋達和兩位作曲系青年,曾在兩年期間不斷懇求木心,希望他同意由他們整理樂譜。木心一再借故推脫。直到在桐鄉的葬禮上,王瑋達才見到了木心。

“當我眼見木心的樂譜是簡譜,馬上明白他為什么推脫:沒有五線譜,他不好意思呀!我看著樂稿就心酸,那年月他哪里去弄五線譜啊,到美國后他似乎沒再作曲,一看那紙,就是六七十年代的。&rdqu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zero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