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歷險記(續)
2015年11月19日地理版刊登了《伊拉克歷險記》(上),文章最后說到劉拓在迪瓦尼耶和警察、軍人周旋六小時后,終于脫身。
責任編輯:楊嘉敏
伊拉克文化遺產分布和劉拓行走線路圖(地名后的日期為劉拓到達該地的日期,虛線為劉拓計劃前往而未實現的行程。)
編者按:2015年11月19日地理版刊登了《伊拉克歷險記》(上),文章最后說到劉拓在迪瓦尼耶和警察、軍人周旋六小時后,終于脫身。
納西里耶:前方有槍響
前往納西里耶的路上,我見識了沙塵暴。路上的能見度不到50米,但出租車還保持著120+的速度。被路邊檢查點截停時,大約500米遠的地方突然響起了槍聲和喊叫聲,視線全被黃沙遮擋,什么都看不見,我嚇得趕緊趴了下來。槍聲持續了大約20分鐘,停止以后,士兵們用“看你小樣還敢不敢過去”的神情看著我。再一次弄到晚上十點,他們還是沒法做決定,于是把我送到了市長辦公室。
我大概是見到了級別比較高的官員,一句話的事,問題就全解決了。官員向我表示抱歉,請我吃了晚飯,還讓我住在一個警官家里,第二天早上開車送我去烏爾。伊拉克就是這樣的國家,既會遇到最險惡的懷疑,也會遇到最無私的幫助。
警官家里,女眷們都回避了。屋子很大很整潔,但家具很少,甚至連床都沒有,顯得空空蕩蕩。但他們家竟然有男仆,警官讓仆人幫我洗衣服。我也實在太累,衣服沒洗完,就倒在地毯上睡了過去。
還沒睡倆小時就被叫醒,我幾乎在夢游狀態中吃完了封齋飯,雖然我不是穆斯林,也只好跟他們做晨禮,然后倒頭又睡。早上6點,警官說,起床出發啦!我心里比較郁悶,難道就要以這種精神狀態,去迎接偉大的烏爾城嗎?
烏魯克:旅行箱失而復得
烏爾和烏魯克出土了蘇美爾文明最早也是最重要的建筑物和文物。學界基本公認,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出土于烏魯克遺址,比埃及的象形文字還要早一二百年。
揚沙早已消退,迎來了到伊拉克以來天空最藍的一天。烏爾塔廟的月神南娜塔廟殘高仍有二十多米,大臺階面朝東側,在晨光下熠熠生輝??吹竭@種景象,精神為之一振。
離開了烏爾,迅速轉到烏魯克(還在另外一個?。?。到了門口,看門大爺告知,這里不賣票,必須去50公里外的薩馬沃文物局申請批準并購買門票。萬萬沒想到還有這樣的規定,只好多出了大約200塊人民幣,到城里打個折返。
進入遺址又被檢查點攔下。就這樣弄到了下午三點,他們終于放我走了。等走到屋外,我傻眼了,出租車沒了!我的箱子還在上面呢!幾天的委屈積累起來,我又急哭了。士兵們臉上也盡是不好意思,卻胸有成竹一定能幫我找到箱子。一個小時以后,終于拿回了我的箱子,埋怨和感激,匯成了無語。
下午五點,警車帶我一氣兒沖進了遺址。烏魯克大體是個直徑3公里的圓形城市,遺址最密集的中心區,也有1.5公里的縱深,完全原生態的狀態,每一腳都會深深陷進滾燙的土里,行走起來極其消耗體力。最值得一看的就是伊南娜圣區,是出土最早文字的地方。至今,在這一區域的地面上還能見到大量陶制的釘子狀物體,這是烏魯克文明最早期的一種建筑裝飾——它們在墻上拼成各種圖案,稱為錐狀馬賽克。我堅持著走了一個折返,差點昏倒在路上。太陽漸漸地沉向地平線,望著那些矮矮的土墻拖出的長長光影,想來要是沒遇到檢查點的周折,中午12點就進入這里,哪里有這么滿足的體驗?
薩馬沃:阿里之夜
薩馬沃可能是伊拉克南部諸多省會里最小的一個,一條公路穿城而過。一到這里,我迅速瞥見了街邊的旅館,一個猛子就扎進去,為的是不被便衣警察看見。然而過了沒一會兒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