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為何愛自殺?

加繆曾說,真正嚴肅的哲學問題只有一個:自殺。

資料圖:芥川龍之介 (維基百科/圖)

自屈原到五四運動以前,作家自殺不超過三十個,平均一百年才有一個,這之后,特別是文革期間,作家自殺者急劇增加,其數量超過中國以往自殺作家總和的數倍。加繆曾說,真正嚴肅的哲學問題只有一個:自殺。

“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文人為何愛自殺以及關于遺書的秘密。

不久前,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全球每年有80萬人死于自殺,大約每40秒就有一個人輕生。如果自殺也可以當成是一種現象來研究,那么,自殺并不是這個浮躁時代特有的產物。據人類學證據顯示,原始人群即有自殺現象,四千年前已在埃及發現自殺遺書。

如果將自殺現象的研究范圍縮小到某個群體上,無人不發現有個特別“愛”自殺的群體——文人。從古至今,中外有無數文人以自殺方式告別了這個世界。這一串自殺名單長得令人驚訝:中國有王國維、朱湘、老舍、鄧拓、傅雷、三毛、海子、顧城、翦伯贊…日本有芥川龍之介、三島由紀夫、川端康成、太宰治、家藤道夫、有島五郎、牧野信一、田中光英…前蘇聯有葉賽寧、馬雅科夫斯基、法捷耶夫…美國有杰克·倫敦、海明威、普拉斯、耶爾齊·科辛斯基…英國有托馬斯·查頓、弗吉尼亞·伍爾夫…法國有莫泊桑,奧地利有茨威格等等。

人們不由得疑惑,滿腹經綸,才華橫溢的文人們為何愛自殺?

自古文人多脆弱

公元前278年,屈原懷抱大石投身汨羅江自殺,臨死前跟漁夫說:“寧赴湘流,葬于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文天祥在五坡嶺兵敗被俘后寧死不降,陳子龍在押赴南京途中投跨塘橋殉國,被捕時拒絕剃發“吾惟留此發,以見先帝于地下也。”

對于死亡,中國古代文人似乎從來就無所畏懼,“志士仁人,無求生以無害,有殺身以成仁”,民族氣節和個人尊嚴高于生命的觀念,在幾個重要的現當代時期更為凸顯。

據《中國現當代作家自殺研究》發現,在中國現當代歷史上,自殺作家人數遠遠超過了過去兩千多來的作家自殺人數的總和,且比同時期日本和歐美自殺作家人數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