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界的“奧斯卡”究竟捧紅了誰?
如果你去日本瘋搶過馬桶蓋,或愛去三星米其林餐廳享受味蕾的極致體驗,那你想必是個“質量控”。對你來說,質量代表著一件產品或一項服務的靠譜值,可以通過口碑、體驗等方式來判定其高低。
美國前商務部長約翰?布萊森在波里奇獎頒獎典禮上為獲獎者鼓掌。
如果你去日本瘋搶過馬桶蓋,或愛去三星米其林餐廳享受味蕾的極致體驗,那你想必是個“質量控”。
“知道”(nz_zhidao)告訴你,質量到底有多重要。
如果你去日本瘋搶過馬桶蓋,或愛去三星米其林餐廳享受味蕾的極致體驗,那你想必是個“質量控”。對你來說,質量代表著一件產品或一項服務的靠譜值,可以通過口碑、體驗等方式來判定其高低。
而對生產者來說,質量可沒那么簡單,它關乎產品或服務在生產過程中是否得當、高效。這意味著,不同企業之間的質量較量,需要一套更為復雜的標準來衡量,更需要標桿典范來參照。
這個標桿,就是質量獎。
在中國,代表質量最高榮譽的獎項是全國質量獎。在剛剛過去的十月,上汽通用汽車有限公司、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等9家組織獲得了該項殊榮。全國質量獎成立至今已有15年,而比它歷史更為悠久的是日本的戴明獎與美國的波里奇獎,它們不僅對企業的品質經營頗有裨益,更對全球經濟產生了杠桿式的影響。
質量界的奧斯卡:威廉•愛德華•戴明
電影界有“奧斯卡”,體育界有“勞倫斯”,科學界有“諾貝爾”,而質量界有“威廉•愛德華•戴明”。這是一位對日本經濟產生極大貢獻的統計學家,是他向世界打開了“質量管理”的大門。
威廉·愛德華茲·戴明(William Edwards Deming)
1950年,戴明由麥克阿瑟將軍推薦,向日本產業界傳授質量管理的“福音”。當時的日本剛從二戰陰霾中走出,急切想要學習美國企業管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Irene